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有人敲门(1/7)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有人敲门

一九八七年二月的一个下午,我浑shen疲惫地回到上海。

把行李放在门口地上,摸chu钥匙刚要开门,脑后传来隔bi苏北老太响亮的声音:“回来啦?刚刚有两个传呼电话,叫你的!”

我谢过她,进门,一下子坐在椅子上不想起来了,真累。guan它什么传呼电话,先让我憩一会儿。

看到床下有几个西瓜,我知dao,这是爸爸踩着脚踏车驮来的。他掌握着所有子女家的钥匙,这是他的一大乐趣。爸爸那么大的年岁,把西瓜驮到这里已不容易,还要一个个从楼下搬上来,真不知多么劳累。

由此想到,我很久没有看望老人了。

轻轻的敲门声。

一听就知dao是对门的宁波老太。她从苏北老太的嚷嚷中知dao我回来了,但必定要等到苏北老太进屋关门后纔chu来,因为她是苏北老太臆想中的“老妖jing1”大家都不想见面。

我开门,宁波老太sai过来两张纸条,说:“传呼电话的单子我替你收下了,一连两张。”她的声音很轻,与苏北老太完全相反,明显的弱势。

我连忙还给她替我代付的传呼费,边dao谢,边看那两张单子,上面都写着同一句话:“下午立即来系办公室,有重要事情。”

“下午?”这就是说现在必须走。应该先打一个传呼电话过去问问什么事,但到传呼电话站一看,有七八个人排队,都是等着打电话的。我摇摇tou,赶jin去挤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与往常一样挤,车站上专门有两个shenqiang力壮的退休工人,负责把最后几个乘客推sai进车门。推sai的时候要用最大的力气把吊挂在车门口的那几个乘客的背bu、tunbu的rou一寸寸地压进车门,像在压制一方最密实的大rou饼。

我听到车门已在我背后“砰”的一声关上,于是前面刚纔还在往前挤的诸多routi一下子弹了回来,全bu压到了我shen上。xiong口快要窒息,我艰难地扭过tou,从前面一个胖子的背脊窝里腾chu鼻孔,呼xi一口。

太累了。

这次外chu,又是考察傩戏,为了洗去笼罩我心tou的学术羞耻gan。

照理,那个时候我不应该产生学术羞耻gan。由于北京、上海一批老教授的qiang力推荐,我在从未zuo过一天副教授的情况下已破格晋升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以及国家文化bu系统内最年轻的所谓“国家级有突chu贡献专家”明明四十岁了还被一再排列为“最年轻”而且全国报纸也纷纷这么报dao,可见大家自动把在灾难中耗费的岁月删除了。这很有讽刺意义,但更ju有讽刺意义的事情别人不知dao,那就是:正当我的那些学术著作给我带来zhongzhong荣誉的时候,它们的重大缺漏也已经悄悄地暴lou在我自己yan前。

我作为《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的作者,怎么可以不知dao,原始形态的演剧方式傩戏、傩舞还在现今中国很多边远贫困地区保留着呢?傩人已老,余留不多,我只能风餐lou宿地加jin寻访。寻访过程中我发现,这正是当代西方格尔dao夫斯基、彼得?布鲁克、理查德?谢克纳、ma丁?艾思林等人早就开拓的“戏剧人类学”、“人类表演学”的天地,而我对这个理论天地还相当陌生。

我还自以为补足了世界和中国的戏剧史论,怎料这些史论转yan就显得那么传统和狭窄!我还能被人称之为“最年轻”的什么什么吗,居然年轻得那么衰老?

那天晚上我在安徽贵池山区的刘村观看农民的驱煞chun傩,演至半夜,那些参加演chu的农民要吃“腰台”相当于平常所说的消夜。但与消夜不同的是“腰台”本shen也是整个仪式的一bu分,吃完再演到天亮,因此把半夜当作了“腰”“腰台”是几锅feirou,一筐馒tou,两坛烈酒,演chu者们卸下面ju,吃将起来。我也挤在中间吃了几口,发觉演chu者们刚刚卸下的面ju已被其它青年农民dai上,在田埂间飘然远去。周围的人告诉我,吃过“腰台”后,有一段时间是人人参演,整个村庄、田埂都是舞台。我一听兴起,也抓起一个面ju追随而去,与村人一起在村口燃火驱煞,在村内挨hu祈福,似真似幻,似主似客,很快忘了自己是谁。

当第一声ji鸣响起,我纔想到必须去赶早班江lun。江lun码tou不近,要走一段山路,我怕在这晨光未lou的荒野间遇到什么,便手握一枚尖石,准备随时自卫。走到半dao上还真遇到了一个早起的行人,互相看见时,我哼曲,他咳嗽,都为壮胆,等ca肩而过,纔一起回tou,对视一笑。

到了码tou,人山人海,买票上船后并无cha足之地,我好不容易在船尾甲板边找到了几个箩筐外面的一个空角,把脚伸在船舷外面能够勉qiang“危坐”已经几夜没有好好睡觉,但此时看着江水tou脑还是非常清醒。我觉得,除了傩戏的材料需要补充到自己的研究著作中之外,我的整个学术研究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那彻夜的傩仪,那朴拙的锣鼓,包括shen后这拥挤的人chao,为什么离书斋著述那么遥远?书斋著述可以修补文化,但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永远地旁征博引吗?书本的真实xing究竟有多少?如果大家都钻在书本里,那么,又该将这苦难而神圣的大地置于何chu1?

我想,我的书斋著述已经太多太多,应该从事实地考察了,或者,应该从事社会实务了。

我想,在中华文化比较象样的时代,总有很多文化人在行走,在考察,在从政;而在中华文化比较沈寂的时代,文化人中一批成为政客或文痞,一批则躲进书房,独善其shen。

我知dao,离开书房,风险很大,但总应该有不怕风险的勇敢者。我要以老一代学者难于想象的行动,来开拓新时代应该有的文化风尚。

——这么想着,心里产生了一zhong喜悦。八年前我也是在江lun上下决心独自攀登学术殿堂的,八年后,同样在江lun上,我又下了独自chu走的决心。这条江,长江,对我太重要。以后有关人生的大问题,都要放到长江上来思考。

这次想好了,回来,先好好睡一觉,然后把傩戏的那篇研究论文写chu来,算是一个了结。接下来,我就要从书房chu走了。怎么chu走,还不知dao。

一切计划都会被打破,你看我一回家又必须挤车去学院了。去学院,很多事情很琐碎,例如有好一阵子,往往是我们系的一位老教师为了在他的朋友面前显示他能领导和差遣多少青年教师,要我们去陪坐的。他私底下对我们很客气,但一有老朋友在场,总要板起脸来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