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小郑在大楼里(2/4)

领会得快,得也。起初他不会使用墩布,也不知怎样对付男女厕所。传达室老冯帮了他。老冯给小郑讲墩布的运用,还给小郑讲这楼里必要的规矩。比如领导房间之前敲门,上级说话不能嘴,县长和人谈话时须躲开等。小郑在老冯的指教下很快熟悉了这楼里的一切,他的安稳和勤快赢得了上下一致的赞扬。他激老冯,有一天他突然对老冯说:你像我的爷爷。老冯红了脸,说,可是,我才39岁呀。小郑知自己说话打了锅,但他心里,实在是把老冯当爷爷看的。后他才听人说,老冯在这儿当传达至少也有20年了,来时就有30多岁,到如今,是政府里一个永远39岁的老单。小郑望着老冯那板和皱纹纵横的脸,工作之余就更愿意到老冯的传达室坐一会儿。两个人无话时,老冯就领小郑到传达室后边的小园里走一圈。园里有两棵笔直、壮的泡桐树,是老冯的。泡桐这东西实,你不用太搭理它,三五年就成了气候。老冯说。

除了和老冯的往,小郑闲时也偶尔去堂坐坐。刚来政府时,小郑量大得惊人,一顿饭吃6个馒,为此他又一次成为秘书们的笑料。有一次在小郑吃了6个馒之后,办公室的吕秘书和几个人撺掇小郑说,假若能再吃6个馒,以后小郑的馒就由他们包了。于是小郑赌气似的立刻又吃了6个——倒不是为了以后的白吃,算是小郑的一时冲动。再说,在山里时,12个馒他本是吃过的。哪知小郑在吃了12个馒之后就动不了了,在堂一条长板凳上躺了一下午。傍晚炊事员给他沏了一碗酸辣汤,小郑喝下才消了。自此小郑的饭量突然下降,平时的6个馒减成了3个。他不明白是12个馒伤了他,还是城里的空气不如乡村的空气新鲜。乡村的空气诱发人的,而在城里,需要用心的地方很多,胃的需要便日益地后退了。这一时期,小郑接近了炊事员,炊事员就一遍遍地对小郑发牢,不是说他一年年给大楼里的人蒸馒实在委屈,就是把自己跟吕秘书比,说自己比个秘书差不到哪儿去。小郑虽然也不喜吕秘书,可他却不太愿意炊事员如此絮烦。如此车轱辘转的牢话本该是老年人说的,小郑以为。可炊事员才不过二十五六岁。

小郑饭量下降了,工作量却一直不下降。除了白天一系列差事,晚饭后还要陪县长打乒乓球,之后就是“盯”领导们的各会议了。这些会议常常延续到夜,有时停了电,就上蜡烛接着开。蜡烛就存放在小郑宿舍里,逢这时小郑就是那个走会议室蜡的人。上蜡烛他还要回到宿舍继续等待,待会议散了他将会议室打扫净了,打开窗把室内的空气也换过了,他这才能睡下。他觉得这样的会议室才能迎接明天的一个新会。不过,小郑因熬夜,工作也偶有闪失。有一次会议已经开过了夜里12,小郑趴在桌上睡着了,于梦中听见有人喊他。睁开前一片漆黑,便知停了电。他迷迷糊糊打起手电拿着火柴蜡烛就了会议室。他着火柴却不蜡,只往自己手中那个光芒的手电筒上得一屋人全笑了。这一笑,才彻底笑醒了小郑。第二天小郑到传达室去,老冯说,养兵日用兵一时,有钢使在刃上。昨晚的事就是个刃上的事,哪有拿火柴手电筒的。这事该找县长去认错。小郑认为老冯说得对,去向县长认错儿。县长说,其实我们也困,你拿火柴往手电筒上那么一,把我们也给神了!来吧,带上球拍咱俩活动活动!小郑心里乎乎的,他想县长是个多会说话的人啊。

一年过去了,小郑又长了一岁。他愈加,嗓音也愈加浑厚,穿扮也不同以前,且很在意对发的梳理。人们都说小郑变了。一切是因为什么呢?是像俗话说的么:情悄悄来到了小郑的心里。

不能说这是杜康有意难为小郑,也不能说这是杜康

提起小郑的情,就要讲到一个名叫杜康的青年。杜康是北京一个研究所到基层来锻炼的硕士生,被分在这县的,就住在小郑的隔。自此,小郑每天早晨打开时,便也为杜康打上一壶。这使杜康很不好意思,作为回报,杜康就问小郑喜不喜看书,说他从北京带了些书来,小郑如果愿意,随时可以向他借。小郑说他不怎么看书,不过他愿意接受杜康的推荐。杜康随手捡了几本文学期刊给小郑。哪知小郑第二天便将杂志还给了杜康,他说他看不下去,他问杜康还有别的没有。杜康信手又从一摞里一本,看也不看地给小郑,是卢梭的《忏悔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