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老夏还是追到传达室邀请老宋去他家喝酒,推开门,见老宋正蹲在地上,直接就着一铁锅呼呼地喝疙瘩汤。在从前,这团里的人们好像谁也不曾留意老宋怎么吃饭又吃些什么饭。其实老宋一直就这样吃饭,蹲着,就着一
锅。就像从前在老家,在山上,在屋檐下的台阶上,在场院里。那时他有家,有女人。现在他只有一个自己,怎么吃不是个吃
不过,这并不是说老宋是一个喜喧闹的人,相反,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
那样勤快。每天每天,他
时
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就会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
过差错。就连家属中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所订的名目古怪、图文
哨的报刊,他也会毫无怨言地亲自送至他们手中,那时他只有两个字:你哩。他把“你的”说成“你哩”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
。二十多年,光是搬白菜,这团里有谁家没让老宋帮过忙吗?没有。后来,储存大白菜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这团里的家属们需要老宋帮忙的事情却没有过去。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人们基本不用老宋帮忙抬东西,但有几位妇女喜
织
衣。天气
的时候她们坐在院
里,坐在传达室门前的树荫下忙手里的活计,见老宋有空,就喊,老宋过来,给我架着
线。老宋坐在小板凳上和女
家属面对着面缠
线,一边静静地听她们聊天。有时她们也打趣他,说,老宋,你看上我们当中的谁啦,我们就照着模样给你“寻摸”一个。老宋落寞地笑笑,撑着
线的双手挓得更开,猛看去,好像要抱住
前的谁。这场景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却从来没人说闲话,就因为坐在对面的是老宋,老宋的人品这团里的人是心中有数的。
老宋在这团里自然是被人喜的,但他并非同谁都一团和气。遇到真正“较真儿”的事,老宋从不丧失原则。他会毫不客气地对一位端碗打饭的旦角儿说,哎,你等等,今天你脑门上的小弯儿可没贴正,第四个、第五个小弯儿应该
贴眉梢儿。他也会突然对一位光着膀
的男演员说,要是在台上,你可不能嫌
就不穿“胖袄”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老宋照样会在某些时刻叫老夏下不来台。有一回,他突如其来地问老夏,夏老师,你演过《吕梦征》没有?老夏说演过。老宋说,你把
场那四句唱,给我唱一遍听听。老夏说,你这是考我,我给你念念吧。吕梦征是个穷书生,上场四句唱是这样的:天无事星斗浑,地无事草无
,君
无事大街上混,凤凰无事落
群。老夏念完问老宋有什么破绽,老宋说,从字音上听没什么破绽,我是问你天无事是哪个事?老夏说事情的事呗,还能是哪个事。老宋
:错了,应该是形势的势,势力的势。这四句唱是说天、地、人,也包括凤凰,失去了势力一切就变样了。老夏不服老宋,
持他的“无事”说,并要求老宋和他一块儿去问团长(那位当年买
国菜、现已退下来的老团长)。二人找到团长,团长说,都是跟师傅模仿的音儿,说不准。
了团长的家,老宋说,翻跟
的事儿你问团长行,这件事终归你得问我。老夏琢磨
老宋有
理,就说我请你喝酒吧。老宋说,我得回传达室喝疙瘩汤。
起了一个称呼:老师。老宋最尊敬的人莫过于老师了,自己那有限的地理知识,就来源于他在乡村初中时的老师。那时,他最喜
的课就是地理课。后来因为家境不好,他只念到初二。现在老宋决定将全团
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老师这个称谓毕竟谁都不反
,演员听了
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于是,老宋就站在院
当中开始了他的呼喊:老师们
开了!老师们
开了!
时间久了,团领导竟把老宋的呼喊固定成最好的因事召示全团的形式。比如开大会,比如演发前的装车,比如年节时分大米,比如和哪位老艺人的遗
告别,都是老宋站在院中呼喊:老师们开会了!老师们装车了!老师们分大米了!老师们和九岁红老师告别了!九岁红的后代听
了别扭,想去找领导反映,一位唱小生的老夏说,今天的追悼会就靠了老宋这一嗓
,开得多
闹。你要靠领导通知,人们十有八九不到,你说哪个划算。
老宋传达,
收发,
喊老师们打开
,
各家轻轻重重的琐事,有时还兼任团里的炊事员。逢团里赶台
演
时,炊事员临时有事走了,老宋就来了。老宋一锅煮五六十号人的面条,不夹生,不糊锅;捞
面条,再切十五斤黄瓜的菜码儿,面条都不见“坨”当演员们脸上带着妆拿着大碗打面条时,老宋每一把抓起的菜码儿黄瓜丝不会差
三五
。演员们都夸老宋分菜码儿没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