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七章 接受教育的能力
我的故乡的县里有教师的集会,约我前往讲演。从印刷的材料上看,主办单位的领导和我之间,对于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评价,我gan到在看法上似乎有些分歧。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于实行新制中学、新制高中的地方,同那些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们谈话一事颇gan兴趣,况且恳谈会上还能听到他们的反应,所以主动地接受了邀请。
因为是对教师们讲演,当然想讲讲自己对教育的想法。对于教育,过去没有多谈谈,多写写,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就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确实对教育一直关心,但那是把自己置于受教育者的位置上,所以觉得教育的确令人喜huan,是zuo人必备的行为的观点。从来没有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位置上,为此而设shenchu1地地思考过。
我对正冈子规①一直重视,原因主要不是因为他留下来的作品,主要是钦佩他的为人。这位文学形式的变革者,也就是短歌和徘句的革新者。正冈子规的思想与行动——主要不是通过他的歌论、徘句,而是讲授芜村②的讲义,在歌会、徘句会上的谈论记录,以及写给门下弟子那些恳切叮咛的信件,这些更能打动读者之心——给我的印象极其shen刻。我爱诵的短歌是佐夫和节,徘句为虚子。子规的短歌、徘句,无一不是成功之作,他为了使它们给人以天籁之声的gan受,力求声调优mei无与lun比,这也许是他短命的缘故。实际上我是在子规逝世之后才常有如此gan怀,被他那难分生涯、人格、个xing的短歌和徘句xi引的。对于艺术上的俄罗斯形式主义为主,以方法论为自己准则的我来说,简直是有些hua稽,但实际上确实如此。加上我置shen于经常和子规jiao谈与书信往来的他那门人弟子们之间,谈论他们之间的谈话和书信内容,所以实际上我是一个受他教育的人,也就是以一位受教育者理解他的。因此,我也理所当然地了解了子规当之无愧的导师所ju备的一位教育者的一切xing格。
①正冈子规(1867——1902),别名獭祭书屋主人。生于爱媛县松山市。东京大学国文系中途退学。徘句改革运动的提倡者。代表作有徘句集《寒山落木》,歌集《竹乡俚歌》。徘句论著《獭祭书屋徘话》,随笔有《一滴墨zhi》、《病床》、《六尺》等——译注。
②与谢芜村(1716—1783),江hu中期的徘句家、画家,摄州人。代表作有徘句集《芜村七bu集》、《摘新hua》、《夜半乐》(包括著名的《chun风ma蹄曲》)。绘画有《十宜帖》、《竹溪访隐图》等等——译注。
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曾把明治28年①当时子规以及他周围人们的事迹,国家、国际的动态,zuo成力所能及十分详细的一览表,首先是编写卡片。这个一览表详细记载子规经历了严重的健康危机和jing1神危机,终于活了下来,直到甲午战争结束。我想通过这项工作探索他在陷于危机的当时是靠什么活下来的——既然当时我还年轻,这想法也许难免有些夸张——的问题,在集中jing1力制作资料卡片的过程中,这想法始终保持到底。我的希望没有落空,通过编制一览表的过程,使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受到真正的鼓励。
①即1895年——译注。
然而我不可能把子规克服危机的方法学到手,所以我想,对于子规这个典范,虽然非常敬佩,但只能另选典范,作为自己生活与奋斗的目标。现在回想起来,想看chu子规自觉认识chu危机并克服危机这一典范的自己,显然是个受教育者类型的人,而子规却是不论chu1在什么危机之中,都是作为一名教育者而勉励自己并鼓舞别人的,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了。1895年,子规已经是一位文学家了,他肩负起重大的工作,但当时他只有28岁,这一年他经历的危机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转换期。这一年他得偿夙愿作为《日本》报社的从军记者,到了甲午战争的前线。把一个病弱文人送到国外战场上去,当时《日本》新闻社老板陆羯南是曾经反对的,但子规jian决要去,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实现从军记者愿望之后的子规写给朋友虚子和碧梧桐的信上,的确是以教育者的文笔叙述了参加社会的意图:“仆不知以从军一事有助于雅事,仆亦不知以此有助于俗事,亦不知对雅事、俗事均有所助,然仆期于二者之中得其一也。”
这里所说的雅事指的就是文学,就是“作诗文小说”俗事指的是“编辑文学书,教育文学者”对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