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讲黛钗结局之谜(2/7)

歹毒。那么,不是她们,又会是谁呢?古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把王夫人、薛姨妈比喻成螳螂,她们竭力想得到一个将宝钗嫁给宝玉,以形成王氏家族全面控制荣国府的局面,那样一个“蝉”;那么,别忘了,有比她们更焦急,而且什么歹毒的事情都来的另外的存在,那就是赵姨娘和贾环。贾环曾推倒蜡烛台想瞎宝玉的睛,赵姨娘曾用贿赂的方式,让婆去魇宝玉和凤,使弟二人几乎堕鬼门关;那么贿赂府里药房的药人,让他们毒药,去给黛玉服用,以加快黛玉的死亡,那样的事情,他们起来当然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事实上,赵姨娘和贾环,就是更可怕的黄雀,他们是不但要获得那“蝉”“螳螂”也想照单全收。有红迷朋友会问,赵姨娘、贾环为什么要这么呢?下什么慢毒药,下副猛药不就结了吗?但那样太形迹,搞不好就自我暴了。下慢毒药,那意思也不是说在药里明显地加有毒的成分,也就是故意不对症,查药方测药质,全没明显问题,但是服用以后,只有反作用。菖、菱二人长期药,一定很,他们见钱开,昧良心这样的事是完全可能的。有红迷朋友又会问,赵姨娘、贾环害死黛玉,那不是为宝钗嫁给宝玉开路吗?二宝婚,王夫人势力扩张,那不是对他们更不利吗?但是,赵姨娘、贾环,他们旁观者清,知宝玉的是黛而不是钗,黛如死亡,宝一定悲痛绝,很可能殉情死去,宝玉死了,王夫人、薛姨妈的梦也就彻底破产了,那时贾环作为贾政惟一的儿,继承荣国府全家业,也就到渠成了,是不是?所以,第三回的短短一条脂砚斋批语,可以让我们推测这么多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当然,你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我觉得这样去分析,还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都记得,前面已经说得不少,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她们联的最后两句,湘云那句是“寒塘渡鹤影”林黛玉那句是“冷月葬魂”这两句诗,实际是把她们两个最后的命运,勾勒来了。

贾菖、贾菱错药,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应该是有意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他们两个人,应该跟黛玉无冤无仇,没有利害冲突,从自利益发,犯不上那样去害黛玉,那么,他们应该是受人指使,谁指使了他们?有的红迷朋友可能会怀疑王夫人和薛姨妈,会不会是她们,在贾母还在的时候,就故意让菖、菱些不但不对症,还起反面作用的药,给黛玉服用,以造成她慢中毒,从而最终失去与宝钗在嫁给宝玉方面的竞争力呢?我的看法是,那不大可能,从八十回书里对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总描写上看,她们都没有那么

有的人一定会说,黛玉葬,她看见宝玉用衣服兜着桃,将那些抖落到里,不

草字辈里面的两个人,他们虽然不是荣国府或宁国府的正式成员,但是,他们被安排在荣国府里办事,后来不是贾芹、贾芸等贾氏宗族的府外人士,也都到贾琏、王熙凤麾下谋到了差事吗?贾菖、贾菱也属于这人,他们府办事应该比贾芸早,第二十三回一开就提到他们,说元妃省亲后,匾额对联题咏都确定下来,要磨石镌字,这事贾珍负责,因为人手不够,又把菖、菱两个叫来监工。当然,那只是临时的任务,平日这两个人负责什么呢,应该就是负责药的,荣国府里的总理机构下面,有一个专门的药房,药等事宜。脂砚斋看到过八十回后有关菖、菱药的情节,而且那情节应该跟黛玉有关,所以,才会在第三回这个地方特别注明,这里是个伏笔,伏延千里。而所谓“千里”以外的那段情节,会是怎样的呢?有红学专家推测,是菖、菱错了药,导致黛玉服用后,恶化了病情,使她痛苦难熬,本来神上就受熬煎,再加上错药加剧病情,黛玉也就断绝了活下去的念。这应该是黛玉死亡的第二个原因,作为凡人,在人间,在荣国府里,活不下去的一个原因。

“冷月葬魂”有的本上写的是“冷月葬诗魂”通行本也选择了“诗魂”其实,曹雪芹的原笔就该是“魂”“魂”是一个《红楼梦》里现过多次的语汇,比如第二十六回末尾,写黛玉哭声动了鸟,就有两句形容:“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惊。”再如黛玉的《葬》里:“昨宵外悲歌发,知是魂与鸟魂?”“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自羞。”细考究各古本,有的先把“魂”抄错成“死魂”再辗转地抄,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人读,另外几个人笔录,南方音又s、sh不分,就一步把“死”听成了“诗”“诗魂”传下来,很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冷月葬魂”就是湖心倒映着寒月,而如眷,就沉湖中,魂消魄散。

贾母死去后,失去靠山而又病重泪尽的黛玉,就决定自己结束在人间的生命,她选择了什么样的死法呢?我认同周汝昌先生的考证,那就是,八十回后,曹雪芹的原笔,是写黛玉沉湖而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