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节
结束也是开始。我要对容金珍已有的人生故事作点故事外的补充说明和追踪报dao,这就是第五篇,合篇。和前四篇相比,我gan觉,本篇就像是长在前四篇shenti上的两只手,一只手往故事的过去时间里摸去,另一只手往故事的未来时间里探来。两只手都很努力,伸展得很远,很开,而且也都很幸运,chu2摸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些东西就像谜底一样遥远而令人兴奋。事实上,前四篇里包裹的所有神秘和秘密,甚至缺乏的jing1彩都将在本篇中依次纷呈。此外,与前四篇相比较,本篇不论是内容或是叙述的语言、情绪,我都没有故意追求统一,甚至有意作了某些倾斜和变化。我似乎在向传统和正常的小说挑战,但其实我只是在向容金珍和他的故事投降。奇怪的是,当我决定投降后,我内心突然觉得很轻松,很满足,gan觉像是战胜了什么似的。投降不等于放弃!当读完全文时,你们就会知dao,这是黑密制造者给我的启示。嗯,扯远了。不过,说真的,本篇总是这样,扯来扯去的,好像看容金珍疯了,我也变疯了。言归正传——有人对我这个故事的真实xing提chu置疑,这是首先刺激我写作本篇的第一记鞭子。我曾经想,作为一个故事,让人相信,信以为真,并不是gen本的、不能抛弃的目的。但这个故事却有其特别要求,因为它确实是真实的,不容置疑的。为了保留故事本shen原貌,我几乎冒着风险,譬如说有那么一两个情节,我完全可以凭想像而将它设置得更为jing1巧又合乎情理,而且还能取得叙述的方便。但是,一zhong保留原本的qiang烈愿望和热情使我没这么zuo。所以说,如果故事存在着什么痼疾的话,病gen不在我这个讲述者shen上,而在人wu或者生活本shen的机制里。那不是不可能的,每个人shen上都有这zhong和逻辑或者说经验格格不入的痼疾。这是没办法的。我必须qiang调说:这个故事是历史的,不是想像的,我记录的是过去的回音,中间只是可以理解地(因而也是可以原谅的)进行了一些文字的修饰和必要的虚构,比如人名地点,以及当时天空颜se之类的想像而已。一些juti时间可能会有差错;一些至今还要保密的东西当然进行了删减;有些心理刻画可能是画蛇添足。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容金珍是个沉溺于幻想中的人,一生都没什么动作,惟一一个动作——破译密码,又因为是秘密的,无法表现。就是这样的。另外,最后找到容金珍是在M县的造纸厂还是印刷厂,这是没有一个准确说法的,而且那天去带容金珍回来的也不是瓦西里,而是当时701的tou号人wu,局长本人,是他亲自去的。那几天里,瓦西里由于过度惊累,已经病倒,无法前往。而局长大人10年前就已离开我们,而且即使在生前,据说他对那天的事也从不提起,仿佛一提起就对不起容金珍似的。有人说,局长大人对容金珍的疯一直gan到很内疚,就是在临死前,还在绝望地自责。我不知他该不该自责,只是觉得他的自责使我对容金珍的结局更充满了遗憾。话说回来,那天随局长大人一同去M县接容金珍的还有一人是局长的司机,据说他车开得很好,却只字不识,这是造成“印刷厂”和“造纸厂”模糊的gen本原因。印刷厂和造纸厂在外观上确实有某些相似chu1,对一个不识字的人,加上又只是cucu一见,把它们弄混是很正常的。我在跟这位司机jiao谈时,曾极力想让他明白,造纸厂和印刷厂是有些很明显的区别的,比如一般造纸厂都会有很高的烟囱,而印刷厂不会有,从气味上说,印刷厂会有一gu油墨味,而造纸厂只会liuchu浊水,不会溢chu浊气。就这样,他还是不能给我确凿无疑的说法,他的言语总是有点模棱两可,hanhan糊糊的。有时候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有文化和没文化人的区别吧。一个没文化的人在判断事情的真假是非上往往要多些困难和障碍,再说几十年过去了,他已经变成一个老态龙钟的老tou子,过度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