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毒药时,心里一定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一是为诗人的悲哀。就像《思维科学》一书所说的:政治是艺术的天敌,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也会觉得多才多艺的人实在是不适合作政府首脑,因为他们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心灵。
最有艺术家气质的皇帝,当属宋徽宗赵佶。他的诗词书画都冠绝当代,还是个象棋国手,相信足球也踢得不错。他的画意境高远,从不以浓重艳丽的色彩悦人,自有一种恬淡幽远的高妙。我看他的瘦金体书法,自然就会想到月夜,想到秋天的枫树,想到静静的河流和青衣瘦削的诗人,可谓是无言的诗。这样的人最好是在国子监里养起来,而不应该让他君临天下,掌管亿万人的幸福和安全。我们从《水浒传》中知道的蔡京、童贯、梁师成和高俅等一干奸臣,就生活在他的身边,陪着他荒淫无耻,陪着他搜刮花石纲,逼得好汉们纷纷投靠梁山。作为政治家的赵佶,在私生活上也十分的不检点。我们都知道他经常从地道跑出去嫖妓,还在李师师家里遇见了大反派宋江和大词人周邦彦。赵佶风流而荒唐,比克林顿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感觉美国国会实在是小题大做。
赵佶后来的命运很悲惨,被金人抓去,关在五国城的一口深井里,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蓝天。后来怎么死的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我相信他的内心和刘少奇一样悲哀。我们在千年以后检讨这段历史,觉得当时的人实在太纵容他了。为他的新诗词鼓掌,为他的新字画鼓掌,为他踢了一个好球鼓掌,为他下了一局好棋鼓掌,更甚至,为他在李师师身上爬起而新填的艳词鼓掌,直到他堕入井底。人们全然没有想起,对一个政府首脑真正的要求是什么,只知道鼓掌,
这种愚昧的掌声一直传到我们千年后的耳边。
谈到最痴情的皇帝有一点分岐,朋友说我应该写唐玄宗,但我觉得痴情莫过于清仁宗顺治。民间传说他因为董小宛的死而万念俱灰,到五台山上剃度作了和尚,我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但他的痴情是无可置疑的,他把董小宛生前说过的话都记录下来,编成《端敬皇后语录》,让天下人敬诵,这是领袖语录最早的版本。顺治当时一定做过权衡:是天下重,还是爱情重?他认为是爱情。所以就抛弃了政府,抛弃了百姓,抛弃了年仅六岁的康熙,不顾天下大乱和千万人的生死,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中没有问题,因为自会有人按程序行使权利,但在一个世袭制的政府里,我们就必须谴责他的不道德、不负责任。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也不是一党的天下,政府和它的首脑没有权利只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如果清朝成立国会,我认为首先就应把顺治从佛国引渡回来,在庄严的民主法庭上接受审判。
创作力最旺盛的皇帝,我除乾隆不作第二人想。据统计,爱新觉罗?弘历一生作诗十万余首,按他的寿命折算,平均每天都作诗一首以上。史书记载他曾在一天之内作诗三十四首,但很可惜到今天我们一首也不记得。乾隆朝御制诗风行天下,还曾专门刊刻发行,读书人人手一册,很像二十多年前的红宝书。我相信会有人在奏章中引用乾隆的诗来捧臭脚,但没有来得及查阅资料。不过在邸报(相当于今天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确实为数不少,我真为当时读书人的眼睛感到耻辱。乾隆还喜欢鉴赏书画,书画们就从那时一直哭到今天。他总是把“乾隆皇帝之宝”的大印盖在正中央,血一般红,让我这种附庸风雅的人觉得他的大印实在是好看,比书画本身更好看。这真让中国人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