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边来到我们的灶间,我和红燕正坐在一堆稻草上吃饭,赵战略和罗东都端着饭碗到地坪那边去了。
队长没有带我们上后背山,他背着手在前面走,走过三婆的房屋,又穿过地坪和庆福庆贵的房
红燕的手脚是很利索的,她利索着的时候是谁都不顾的。等到她在灶前添柴的时候她才说,放了宴昼我们就有东西吃了。她的意思是说,吃了宴昼再去打扫政治夜校,这样神面貌就会有所不同。这样她在灶前添柴的样
又让我想起《沂蒙颂》:一名妇女,穿着红
的大襟衫,一条宽
条纹
,看上去有
像《白
女》里的喜儿,却又不同,不同是在
上,喜儿是长长的
黑的大辫
,沂蒙妇女却在脑后挽了个发髻,这表示她已经结婚了,接下来我们就会知
,她不但结了婚,而且她还有了孩
。她
着芭
现在银幕的舞台上,这回她手里拿了一只行军壶,她尖着脚尖从舞台的这
移到那
,又转圈,又劈
起来,手中的
壶一再往上
举,然后她就转到草垛的后面了,当她再次举着行军壶
来,一阵歌声嘹亮地升起,同时一束光打到她
上,她的红
大襟衫更红了,红彤彤的,好像这束光不是来自
灯,而是来自她的
。原来这壶里已经有了她的
,她到草垛后面就是挤
去了。不但让伤员喝她的
,她还要给他熬
汤。她坐在矮凳上,就像
红燕这样坐着,一边假装往灶里添柴,而火却真的燃起来了,是裹着红绸
的灯,还有一只鼓风机把另一些绸
起来,歌声甚是优
:蒙山
,沂
长,我为亲人熬
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正旺,添一瓢沂河
,情
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歌唱完,
汤就熬好了。由于普及样板戏,县电影放映队到六
放过《沂蒙颂》,有半数以上妇女看过,六
的妇女说,哪有这么快就炖好
汤的。但
红燕的红薯却是很快就冒
了
蒸气,没多大一会儿就煮熟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闻着红薯的甜香,想象着一排整齐的房
降落在后背山。
我们找了
主席像,是大队送给每个知青
的,又找
了两方红纸,然后就一人拿着一把扫把到队长家门
。我们将要穿过大荔枝树钻过竹丛登上一溜土坎到达半山腰,这时《宁死不屈》的曲
就像一条狗,从屋后的山坡沿着土坎钻过竹丛和荔枝树,飞快地来到我们脚下: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
天里加
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只有三个人,队长、
红燕和我,我们扛着准备扫墙的长扫把,如同游击队员扛着枪,这一情景使我
到振奋。
天有些,有一
凉风
过来了,或者是,政治夜校就是凉风。在
政治这件事情上,我们不如丁服,但在大田曝晒了一个多月后,听说有政治夜校这档
事,我还是
到兴奋。
红燕比我反应快,她追
两步问:队长,是让到大队去吗?队长嘴里
着粥,呜噜呜噜
:就在
冲,上
要求每队都得有哪。他既像嘀咕,又像抱怨,在三公的墙角一闪就不见了。
看到队长来了我们就从稻草堆里站起来,我们的后背和发都沾着稻草,很像《地
战》里刚刚躲过日本鬼
,从地
里爬
来的村姑甲和村姑乙,又像《南征北战》里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女民兵,如果要考虑《渡江侦察记》,是否有
像埋伏在河边草丛里的女游击队员?所不同的是,我们端着饭碗,吃得正香。队长说:你们两个,下半昼清理政治夜校吧。看到我们愣着,他就边吃边踱到地坪那边去了。
红燕立即变成了一阵风,宛如
风,又如旋风。因为她一转
就
了灶间,在三婆屋
的墙角又一转
,她上了台阶再一转
,她转
到我们住的屋
里,从角落抓了好几个番薯,之后又一转一转地转
来,番薯放
洗菜的瓦盆,舀
倒
放
锅里,烧火,一阵烟又一阵烟,接着,锅盖
里升起了
蒸气,番薯的甜香味也跟着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