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那个青年名叫张楚(3/4)

我讲过许多童话,后来长大了我看到原著,发现和他讲得不大一样,我一直都不肯相信是他错了,总觉得版本不对。后来想明白可能真的是他错了,还很难过呢。”

“在乡下?”他微微一愣,燃起一支烟,带着丝沉思的神情,慢吞吞地问:“是台湾的乡下吗?”

“不是,是内地。我小时候在大陆,六岁才去台湾的。我一直有个愿望,可以再见到那个讲童话的小朋友,他曾经送给我一个木头灯笼,还和我有过一个‘一百年’不许要,的死约定…”我发现自己讲着讲着就跑题了,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又绕回来“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忍不住要猜想《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想像宝黛钗的真正结局。我有很多问题想问曹雪芹,都快把自己憋死了。”

“哦,是什么问题?”不知为什么,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我望着他,认真地问:“你说,王熙凤会写字吗?”

“什么?”他愣了一下。

“书里面说王熙凤不大识字。可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样的规模,都是礼义之家,史湘云薛宝钗以及元迎探惜姐妹都是打小儿上学的,琴棋诗画样样精通,怎么独独王家却不让女儿上学呢?而且王熙凤取的是个男儿名字,说明王家很是望女成凤,又怎么可能不让她念书识字呢?所以,我怀疑,王熙凤不识字是假,为了逃避入宫,或者,就是王熙凤小时候太有才气,杀伐决断比男孩子都强,让父母害怕了,所以不给她读书,就像武则天杀马令皇室惊动一样,人们不希望一个女孩子过分优秀。”

“有道理。”他轻轻抚掌,谈兴也浓厚起来“其实,《红楼梦》里有很多这样的自相矛盾,就好像曹雪芹有意留下许多破绽让后人来思索似的。像妙玉,一个四海为家到处挂单的女尼,收藏的茶器之贵重连贾府也难与匹敌;说是官宦家的小姐,因为怕养不活才送到庵里戴发修行的,还特地跟着几个贴身女佣服侍她,这样的阵仗,在贾府好像也并没有真正受到多少尊重,倒充满了落难公主的意味。而且,这样的千金小姐,却在贾家一住多年,老家连个来人打问都没有过。所以我猜想,会不会她就像甄家一样,是被抄过家的名门之后,侥幸逃命出来被贾家收容的。所以才会带发修行,而又凡心未泯,只因为出家根本就是一种逃避,掩人耳目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我轻轻诵着《金陵十二钗》里妙玉的判词,心里豁然开朗。“贾府抄没,按理与僧尼无关的。可是妙玉最终还是跟着落魄了,原因必定是她除了贾家之外没有别的去处可以投奔,或者干脆就是跟着贾家一起败露身份,说不定,贾家被抄,她还是其中一条罪状呢。”

“也或者,她跟着家庙转移了。记得妙玉最喜欢的那句禅诗吗?”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不错,《红楼梦》里有个铁槛寺,又称馒头庵,正同妙玉的那句诗相合。这大概就是预示了贾府其他人的命运了,他们后来不是都被关在铁槛寺了吗?还记不记得有关贾芹的那首打油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