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过无数次,最后终于放弃,《三国》自己选择了一诞生方式,我只有在打开电脑,看着WORD文档的时候,才会拥有光怪陆离的灵
。当我把电脑关闭,一切又烟消云散。
写作时不断的灵,或者说冒
来的念
使小说
跃着
行下去。如果电脑忽然断电,重新写的话,或许就不是原先的样
,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举一些例
,大家可以对这样的随
写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三国》不行,当我利用各各样空闲的时间去构想时,比如
在沙发上冥想的时候,在车上的时候,洗
发的时候,剪
发的时候…诸如此类,我会奇迹般地睡着。而一些不可能睡着的时刻,比如走在路上,则会被
绿绿的世界所
引,东看西看,然后很快到达目的地。看上去十分玄奇,其实很简单,因为脑袋会变成一团糨糊,脑袋变浆糊的时候,当然很容易睡着,也很容易被其他东西
引住。
。事实上,我的另一个系列《那多手记》就把这作方式运用到了极致,在写之前先
一个一万多字的大纲,如同写电视剧一般,最后照着大纲
就班,颇为轻松。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起,其实在我写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章最后竟然可以独立成一本书。最初是想几章合成一本,结果写到第二章“曹
登场”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一章要比第一章长许多,写到第三章“天下英雄会汜
”又比第二章长
一大截。这时在《萌芽》杂志上的连载告一段落,开始考虑
版,考虑
图。第三章的篇幅足可独立成一本书,而第一第二章则不行,所以只好回过
来再补充第一第二章。第一章补得最多。由此可见,写到后来,我的化历史为废话的功力长
很多,实在是汗颜。
说到图的
,是写小说时忽然之间想到的。人的大脑不是
密的机
,在认真想一件事的时候,也会有其他
七八糟的念
冒
来,逻辑
的人冒
的杂念少一
,像我这样就东
一个西
一个。有时候,这
念
十分有趣,可是我没办法把这
念
写到小说中去。我不是写意识
,就算情节人
离奇荒诞,小说还是有自己的主线,我也只能
照这条主线一步步写下去,不可能写着写着忽然
空去写别的。但那些念
放弃也很可惜,我希望读者能发笑,而一些突如其来的闪念,通常是很八卦,与常人的逻辑背
而驰。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终于找
了用
图来表现我的那些“杂念”于是这些
图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成为了我小说的一
分。
影加
墨的
图风格也杀死我许多脑细胞,原先的想法是要两层,就像动画一样,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
觉。
墨是早就想好的,但就是想不
另外一
,请的绘图作者张方圆来回画了几次,都找不到我要的
觉,没办法只好跑到张方圆的家里,看着他画。结果他找了一堆书给我看,让我挑,我一
就看中了
影。那是非常直接的,刚一照面,就
睛一亮,一
“对了”的
觉。后来事实证明,这
影风格很成功,一些大陆以外的
版商看中这本书,就是因为
影。 转回
说《桃园三结义》。刘备这个形象,很明显是受到了《大话西游》里唐僧的影响,唧唧歪歪婆婆妈妈。这和人们熟知的刘备形象有相似之
。我从刘备卖草鞋写起,在卖草鞋这一个
上往下挖得很
,发挥到了极致。后来这成了我写《三国》的一个习惯,抓住一个
发展
一大堆,比如“行镖哲学”“骂阵”等等,通常是挖一个很
的
再探
来继续主线,有时,挖着挖着却发现可以和主线连起来,自然而然成为了主线情节。而这样的事情,只有在一边写一边想时冒
的灵
才有可能
到,事先再如何设想,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