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从西苑回来的第二天,崇祯下旨,将熊文灿削职,听候勘问,将总兵左良玉贬了三级,将另一个总兵张任学削籍为民。这天下午,他在文华殿召见杨嗣昌密商大计。
近几天来,杨嗣昌看chu来皇帝有意派他去湖广督师,又想留他在朝廷“翊赞中枢”他自己也把这问题考虑再三,拿不定最后主意。他很明白自己近几年shen任本兵,对内对外军事上一无成就。几个月前因清兵人sai,破名城,掳藩王,损主帅,皇上为舆论所迫,不得已将他贬了三级,使他dai罪视事。不料如今熊文灿又失败了,而文灿是他推荐的。若不是皇上对他圣眷未衰,他也会连累获罪。chun天,他建议增加练①每年七百三十万两,随田赋征收,以为专练民兵之用,遭到朝廷上多人反对。如今练响ma上就要开征,必然会引起举国saoluan。可是编练数十万民兵的事,决难实施。倘若练饷加了之后而练兵的事成了泡影,他就不好下台。
①练饷--崇祯十二年六月,朝廷以练新兵为名,决定在已经很重的田赋上增加七百三十万两银子,名为练饷。
近一年来,朝野上下骂他的人很多,他很清楚。虽然他全是遵照皇上的旨意办事,但是一旦皇上对他的chong信减退,朝臣们对他群起抨击,皇上是决不会替他担过的。如其到那时下诏狱①,死西市,shen败名裂,倒不如趁目前皇上chong信未衰时自请督师。他相信自己的zuo事练达和军事才能都比熊文灿高明得多,加上皇上的chong信,更加上以辅臣之尊,未chu师就先声夺人,成功是有指望的。但是他也想到目前将骄兵惰,兵切两缺,加上天灾人祸弄得人心思变,大江以北几乎没一片不luan土地。万一chu师无功,将何以善其后呢?
①诏狱--见本书第一卷第540页注释。
形势急迫,不guan对崇祯说,对杨嗣昌说,这个问题都必须赶快决断。在文华殿召对时候,双方都在揣mo对方心思。崇祯先问了问军饷问题,随即转到湖广和陕西军事方面,叹口气说:
“朕经营天下十余年,用大臣大臣读职,用小臣小臣贪污,国家事遂至于此,可为浩叹!如今决定拿问熊文灿,置之重典,以为因循误事、败坏封疆者戒。洪承畴尚能zuo事,但他督师蓟辽,责任艰ju,无法调回。举朝大臣中竟无可以代朕统兵剿贼之人!”
杨嗣昌赶快跪伏地上说:“熊文灿shen负陛下倚任,拿问是罪有应得,就连微臣亦不能辞其咎。至于差何人赴湖广督师,请陛下早日决断。倘无适当之人,臣愿亲赴军前,竭犬ma之力,剿平逆贼,借赎前愆,兼报陛下知遇之恩。”
崇祯点点tou说:“倘先生不辞辛劳,代朕督师剿贼,自然甚好。只是朝廷百事丛脞①,朕之左右亦不可一日无先生。湖广方面究应如何安排,倘若先生不去,谁去总督请将为宜,须要慎重决定,以免债事。先生下去想想,奏朕知dao。”
①丛脞--烦杂、零luan。
杨嗣昌回家以后,把崇祯的话仔细ti会,认为这几句话既是皇上的真实心情,也未必不han有试试他是否真心想去督师的意思。他找了几位亲信幕僚到他的内书房中秘密计议。幕僚们都认为既然皇上有意叫他前去督师,不如趁早jian决诸行,一则可以更显得自己忠于王事,二则暂且离开内阁,也可以缓和别人的攻击。至于军事方面,幕僚们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认为官军在数量上比农民军多得多,像左良玉和贺人龙等都是很有经验的名将,问题只在于如何驾驭。熊文灿之所以把事情弄糟,是因为既无统帅才能,使诸将日益骄横,又一味贪贿,受了张献忠的愚弄。在这些方面,熊文灿实不能同杨嗣昌相提并论。他们认为,杨嗣昌以辅臣之尊前往督师,又有皇上十分chong信,只要申明军纪,任何骄兵悍将都不敢不听从指挥。只要战事不旷日持久,能够在一年内结束,国家还是有办法供应的。听了幕僚们的怂恿,杨嗣昌的主意完全拿定。他比幕僚们高明一点,不一味想着顺利成功,也想着战事会旷日持久,甚至失利。他想,目今国势艰难,代皇上督师剿贼是大臣义不容辞的事,万一不幸军事失利,他就尽节疆场,以一死上报皇恩。不过这zhong不吉利的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一个幕僚知dao。
两天以后,崇祯见到了杨嗣昌的奏疏,情词慷慨,请求去湖广督师剿贼。他仍然因中央缺少像杨嗣昌这样的大臣,将无人负责同满洲秘密议和,犹豫很久。直到八月底,又接到湖广和陕西两地军事失利的奏报,他才下最后决心,命司礼监秉笔太监替他拟了一dao给杨嗣昌的谕旨。他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