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章(2/5)

崇帧觉得这个官衔很好,同意,随即把杨嗣昌叫到面前,声音低沉地说:

③方今…失律--前一句是说张献忠谷城起义,后一句是说往西追剿的官军在罗猴山打了败仗。

杨嗣昌回答说:“使二喊不能彼此呼应,更不能使二贼合滋扰,十分要。陛下所谕,臣当钦不忘。兵法云‘亲而离之’①,况闻二贼素来彼此猜忌,实不相亲。目前用兵,也就是要将他们分别围剿,各个歼灭。至于应如何迅速兵,方为妥当,臣今日尚难预度。容臣星夜驰至襄,审度情势,然后条上方略,方合实际。”

①亲而离之--语见《孙-计篇》。意思是说:敌人若内团结,就设计离间他们。

①为法受罚--指几个月前清兵人,破名城,掳宗藩,损上将,崇祯在舆论压力下将杨嗣昌贬了三级,罪视事。但这一句措词义,实际上为杨嗣昌开脱,指这次受罚不完全是真正有罪,而是因为他当时任兵尚书,法不得不然。

①督饷侍郎--明末朝廷因军事需要,专设一兵

“先生有何好的主意?”

杨嗣昌奏:“从前贼势分散,故督炯侍郎①张伯鲸驻在池州②,以便督运江南大米。今官军云集于川、楚界与陕西南,距离池州甚远。请命督饷侍郎移驻湖广用兵之地,方好办事。”

杨嗣昌接到圣旨是在八月二十八日上午,下午就上疏谢恩并请求召对。第二天晚上,崇祯在平台召见了杨嗣昌和首辅薛国观,吏尚书谢升,尚书李待问,新任兵尚书傅宗龙,讨论调兵和筹饷等问题。他面谕兵、尚书,必须照杨嗣昌所提的需要办理,不得有误,又问谢升:

“卿去湖广,既要照顾川、楚,也要照顾陕西,务将各贼克期歼灭。闯贼于溃败之余,死灰复燃。虽经郑崇俭将他围困于商洛山中,却未能将他剿灭,陕西事殊堪忧虑。听说闯贼行事与献贼大不相同,今日不灭,他日必为大患。卿目前虽以剿献贼为主,但必须兼顾商洛。对闯贼该剿,该用间,卿可相机行事。总之不要使闯贼从商洛山中逸。倘若万一闯贼从商洛山中窜,亦不要使彼与献贼合或互相呼应。不知先生对二贼用兵有何良策?”

②以功覆过--拿功劳掩盖罪过。

“闯贼原有一个总名叫周山,前年反正,颇忠心,时思报效朝廷,现在曹变蚊军中,驻防山海关附近。俟臣到襄之后,如就近无妥人可用,即檄调周山去襄。臣询明贼中实情,面授机宜。”

“朕因寇日急,不得已烦先生远行。朕实不忍使先生离开左右!”

间者,边陲不靖,卿虽尽瘁,不免为法受罚①。朕比国优叙,还卿所夺前官。卿引愆自贬,请再三,所执甚正,勉相听许。朕闻《秋》之义:以功覆过⑤。方今降徒于纪,西征失律⑥;陕寇再炽,围师无功。西望云天,殊劳朕忧!国家多故,肱是倚;以卿才识,戡定不难。可驰驿往代文灿,为朕督师。郊之事,不复内御⑦。特赐尚方剑以便宜诛赏。卿其芟除台贼,早奏肤功!《诗》不云乎:“无德不报①。”贼平振旅②,朕且加殊锡焉③。

崇祯听到“继之以死”几个字,不觉脸一寒,心上登时现了一个不吉的预,默然片刻,慢慢地说:

改动几句,再由秉笔太监誊写在金笺纸上,当天发了去。那谕旨写

④不复内御--等于“不从中制”

⑤无德不报--在此的意思是有功就有奖赏。这句诗于《诗经-大雅》。

崇祯说:“先生驰赴襄,对剿灭献贼之事,朕不十分担忧。朕方才所谕,是要先生对闯贼内用间。倘能使闯贼内火并,诱使其手下大领叛闯反正或杀闯献功,此系上策。不然,闯贼善于团结党羽,笼络人心,凭险顽抗,而秦军士老兵疲,何日能剿灭这凶贼?要用间,要用间。”

“杨嗣昌此行,用何官衔为宜?”

杨嗣昌赶快说:“皇上英明天纵,烛照贼情。臣至襄,当谨遵皇上所授方略,对闯贼下设计用间。目前也只有这着棋,能致闯贼死命。至于如何用间,臣已有了主意。”

杨嗣昌跪在地上,泪说:“微臣实在很不称职,致使寇、虏警,接连不断,烦陛下圣心焦劳。每一念及,惶惊万分。蒙皇上赦臣不死之罪,用臣督师,臣安敢不竭尽驽骀之力,继之以死!”

⑦且加殊锡焉--将给予不一般的奖赏。

⑥振旅--班师。

尚书回奏:“臣以为用‘督师辅臣’官衔为宜。”

崇祯说:“好,好。卿还有什么需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