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四章(3/7)

着这个宫女面目俊俏,又比太子年长,生怕她再过两年会勾引太子“宠幸”所以也巴不得使她趁早离开太子宫中,所以听了她的回奏,当即点头说:

“你愿意去大高玄段学道修行,也是好事。本宫恩准了你,马上就叫人送你前去。刚才的罪,恩予免究。”

宫女叩头谢恩,又照例向太子叩头,向一些有地位的太监和宫女叩头,然后去收拾自己的东西。

周后又另外处分了几个宫女和太监。因为钟粹宫的掌事太监王明礼平日老成忠实,当太子同小太监摔跤时他正往乾清宫送太子近来所写的仿书,周后到后才回,所以周后只将他申斥一顿,未予责罚。周后吩咐所有太监和宫女不许将这事传到乾清宫,然后回坤宁宫去。

第二天上午,崇祯实在烦闷得要死,来到坤宁宫中。周后陪着他站在院子里看宫人们采茉莉,心中打算着要帮助田妃的事。正在这时,忽然从天空落下来一阵悦耳的银铃声,引得她和崇祯都仰头观看。天上湛蓝如海,没有纤云,但见一群鹁鸽,大部分洁白如雪,夹杂着少数灰色的、杂色的,在宫殿的上边盘旋,愈飞愈高,向西苑的方向飞去,最后连几点淡淡的影子也融进太空,只有隐约的银铃声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们都知道这一群鸦鸽是袁妃放的。她在翊坤宫为着排遣寂寞,养了一群鹁鸽,修了一座放鸽台,每当风日清和的早晨,亲自站在台上放鸽。周后看过鸽群飞往西苑以后,对崇祯含笑说:

“皇上,你刚才说你在乾清宫闷得心慌,想去一个什么地方散散心又觉得无处可去。袁妃那里,陛下一个月难得去一次,别的宫中陛下更不肯去,难道这三宫六院就没有一个可以解闷的地方?”

崇祯摇摇头,苦笑一下,叹口长气。他几乎想说出来他对川、鄂一带战事迟迟没有重大捷报和军饷困难的情况,但是话到口边就咽下去了。他是决不许后妃们过问国事的,也不许她们打听。周后不敢直接提起田妃,先从袁妃引头,说:

“我记得皇上去年夏天有一晚在翊坤宫看见袁妃在月下穿一件天水碧蝉翼纱宫衫,觉得很美,第二天皇上还对我赞不绝口。你今天既然很闷,懒得省阅文书,何不到翊坤宫玩玩,让袁妃再穿了那一件天水碧宫衫让皇上瞧瞧?”

“唉,到翊坤官也不能使我解闷。”

“袁妃和田贵妃同时人宫,是我同皇上亲自挑选的。论容貌,袁妃虽不是国色,可也是不易多得。只是她性情过于敦厚一些,不善于先意承旨,所以皇上有时觉得她不十分有趣。其实,这恐怕正是她的长处。”周后打量了一下崇祯的神色,又笑着说:“哟,我又想起来一个人儿,她一定能够替皇上解闷。派都人去把她召来好么?”

“你说的是谁?”

皇后赔笑说:“此人虽然平时有恃宠骄傲的毛病,且不该为李家事说了错话,但罚在冷宫省愆已经有两个多月,深自悔罪。在众多妃嫔中只有她多才多艺,琴、棋、书、画都会,又能先意承旨。我将她召来当面向陛下谢罪好么?”

崇祯的心中很想看见田妃,但是他知道田妃为替李家说一句话蒙谴的事早已传了出去,不如让她在启祥宫多住些日子,好使李家和那些皇亲们不敢抱任何妄想。沉吟片刻,他慢慢地回答说:

“我今天事多,等几天吧。”

崇祯刚说完这句话,王德化来到坤宁宫,向他启奏巩驸马和几位皇亲人宫求见,在文华殿前候旨。崇祯间:

“有哪些皇亲同来?”

“有新乐侯刘文炳,老皇亲张国纪,老驸马冉兴让。”

“他们来是为李国瑞的儿子求情么?”

“大概是的。”

“去,向他们传旨:倘若是为李存善的事,不要见我!”

王德化走后,崇祯想到了田妃所生的五皇子慈焕。他非常喜爱这个五岁的孩子,常常在烦闷的时候命宫女到启祥宫传旨,叫奶母和宫女们将慈焕送到乾清宫来玩耍一阵。近七八天因为五皇子患病,他没有再看见,心中确实想念,每天总要命太监或宫女到启祥宫询问病情。昨天得知慈焕的烧已减退,仍由太医们每日两次人宫,悉心医治。他现在向皇后问道:

“今日慈焕的病可又轻了一些?”

周皇后回答:“今早田妃命都人前来启奏,说慈焕昨晚服药之后,虽然回头,尚未完全退烧。”

崇帧生气地说:“这太医院的人们真是该死,竟然不能将这孩子的病早日治好!”皇后笑着说:“皇上也听说京城有‘三可笑’的谚语:‘光禄寺的茶汤,武库司的刀枪,太医院的药方。’这几天,都是太医院使①亲率四名御医给慈焕诊病,斟酌脉方,非不尽心,可惜他们这些官儿们的本领反不如民间郎中。限于皇家的祖宗规矩,民间郎中自来不能召进宫来。”

①太医院使--太医院的主管官,也是御医。

崇祯经皇后提起那三句京城谚语,也略微笑了笑,随即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周后为着替崇祯解闷,命宫女们将范选侍和薛选侍召进坤宁宫,为皇上弹琵琶。她们学琵琶都是田妃教的,被认为是田妃的“入室弟子”崇帧不听则已,听她们弹过一曲《汉宫秋月》后反触起许多心事,不胜怅惘。周后趁机小声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