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六章(2/7)

“以后又了什么事儿?”

“唉,谁也没有想到,德庆堂竟会那样坏良心,跟衙门里钱粮的师爷勾手,欺压穷人,不曾将那三亩地的钱粮过。红帅家地已卖,每年秋两季仍得纳钱粮。天下哪有这样不讲理的事?”

“我们这里,尽军令森严,可是平常无事,上下相就像家人一般。跟随我的这些姑娘们,名义上都是女兵,其实我看她们就如同我的女儿一般,没事时就让她们坐在我的边说说闲话。闯王对下也是这样。你们这些跟红娘来的姊妹们以后在我的面前务必不要拘束,也不要过分讲礼。太讲礼,反而就疏远了。”

夫人地叹气说:“庄稼人就怕背阎王债;加上死,就是要命的事。”

夫人又问:“你们红帅家里连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唉,我们红帅真是苦命,家中亲人早死绝啦,自己是从苦中泡大的。”

夫人说:“普天下到都是这个规矩,向了富人,坑了穷人。还留下七分地?”

“还有,听老年人说,那三亩地的钱粮特别重,几十年都是实缴三亩八分地的钱粮,不知从啥时候起就将别人的八分地钱粮飞洒①到这三亩地上。万历末年,新增了辽饷,再加上北京城修建殿,洛修建王,黄河上有河工,还有各名目的苛捐杂派都加到地丁上,随粮征收。人们说这办法叫‘一条鞭’②,可苦了那些薄有田产的小人家和产去粮存的穷人!我们红帅的爷爷去找买主,指问说文约上明明写着‘粮随地转’,为什么不将钱粮过?德庆堂的主人说已经对衙门里钱粮的师爷们讲过了,钱粮没有过与他无。爷爷往城里

红霞接着说:“我们红帅一家人哭了几天,万般无奈,一张文约把祖传的三亩地卖了来。本来这三亩地可以多卖几个钱,可是德庆堂要买这块地,狠狠地煞了地价,拿到卖地的钱买了一,那阎王债还是留个尾,没有还清。”

“听说几家有钱人都想买这块地,德庆堂不许别家买。他同红帅家的门近,还没有五服。穷人卖地,不知从哪个朝代定下规矩,得先尽同族的买,同族中得先尽门近的买,外族人和门较远的人都不能争。”

“同宗么?”

“不同宗。我姓范,是邢家村的老伯。”

“那七分地上面,宅地占了三分,还有一块坟地,埋着两代祖宗,所以红帅的爷爷说,这七分地是命,宁可饿死也不能手。”

夫人说:“听你的音,好像同红帅是一个地方人。”

“这叫产去粮存,天下像这样不讲理的事多着哩。”

“怎么一家人死的不剩一个了?”

“回禀夫人,俺同红帅是一个村的。”

妹妹们能够跟在夫人边,大场面比我经得多,见得广。我是单独立,一个人挑担过独木桥,千艰万难,挣扎着来到夫人边,才算有了靠山,有了之日。在那些艰难的日里,我倘若不在那一群猴面前树起威来,别说不能打败官军和乡勇,抵抗土寇火并,单是自己周围的这一群调也会把我吃了。”

夫人和姑娘们听了红娘这么一说,都忍不住笑了,心里更觉得她的可。正闲话间,大锅的已经烧好。夫人叫把大木盆放在西厢房姑娘们住房屋里,把炭火烧旺,叫慧珠引红娘去洗澡、洗,亲自取自己的净贴衣服,又叫慧英拿给红娘更换,叫另一个姑娘把红娘脱下的脏衣服用开几遍。又吩咐在东厢房放两个大木盆,烧旺炭火,让健妇们去洗,将慧英等姑娘们的净内衣借给她们更换。当红娘在西厢房沐浴时候,夫人将她的一个贴健妇名叫红霞的叫到面前,叫她坐下叙话。红霞不肯坐。经夫人一再命坐,她才拉了一张凳,欠着坐在夫人的斜对面。夫人亲切地说:

“说起来话长。有些事情听村里老年人说过,有些听红帅跟我说过,可是不完全清楚。只知红帅的爷爷给本村财主德庆堂地,--我家也给德庆堂了三辈地--她自家也有三亩七分薄地。那时候,红帅还没世,世也还太平。一家大小七,拼死拼活,作,劳累一年,还得忍饥受寒,拖一偿不清的债。一到冬两季,一家人就得有一半人外讨饭。欠德庆堂的债,是!日债未清,新债又来,利上利,越背越多,偏又死了耕,老天爷要这一家人的命!”

夫人问:“既然德庆堂狠煞地价,同村里就没有买主了么?”

红霞恭敬地笑着说:“夫人把手下人当一家人看待,所以人人都夫人。可是该讲究的礼节还得讲究,才有上下之分。拿我们红帅说,她也是把我们当姊妹看待,可是大家还是在她的面前毕恭毕敬。要是我们稍稍随便一,叫别人看见,就会不尊敬红帅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