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进入甲申年,多尔衮每天都在注视着关内的局势变化。他获得关内的各zhong消息,主要依靠派许多细作在北京打探。对探到特别重要消息的细作,不惜重赏。关于北京朝廷上的忙luan举措和纷争,以及“陕西liu贼”的重要活动,几乎是每天或每隔三两天就有潜伏在北京的细作报到盛京,先密报到兵bu衙门,随即火速禀报到睿亲王府。住在沈yang城内的多尔衮,天天都在考虑如何率大军进入中原,而明朝当局却因自顾不暇,没有时间考虑满洲敌人的动静。至于李自成,一则被一年多来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冲昏了tou脑,二则目光短浅,不懂得他东征幽燕进入北京以后的qiang敌,并不是一筹莫展的崇祯皇帝和好比日落西山的大明朝廷,而是崛起于辽东的、对关内虎视眈眈的所谓“东虏”所以对关外的情况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
大约在正月下旬,多尔衮连得探报,说那个名叫李自成的“liu贼”首领已经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改元永昌,并且从去年十二月底到今年正月初,派遣了五十万人ma分批从韩城附近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所向无敌,正在向太原进兵,声言要进犯北京,夺取明朝江山。这一消息不仅来自朝野惊慌的北京,也来自吴三桂驻守的宁远城中。当时宁远已经是明朝留在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但是由于吴三桂的父母和一家三十余口都住在北京城中,而吴三桂与驻节永平的蓟辽总督王永吉也常有密使往来,所以从宁远城中也可以知dao北京的重大消息。从北京、永平和宁远城中探听到的“liu贼”正在向北京进犯的消息大致相同,使多尔衮不能不焦急了。
在爱新觉罗皇族中,最有雄才大略的年轻领袖莫过于多尔衮这位亲王。他从十八岁就带兵打仗,不仅勇敢,而且富于智谋,后来成了皇太极政权圈子中的重要亲王。去年八月间,皇太极突然去世之后,皇族中有人愿意拥dai他继承皇位,他自己也有一bu分可靠的兵力,然而他为着安定清国大局,避免皇室请王为皇位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削弱国力,他jian决不继承皇位,也打退了别人觊觎皇位的野心,严厉惩罚了几个人,同时他jinjin拉着比他年长的、且有一bu分兵力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同心拥dai皇太极的六岁幼于福临登极,由他和郑亲王共同辅政,被称为辅政亲王。
他自幼就以他的聪明和勇敢,在诸王贝勒中表现非凡,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chong爱,也受到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的特别看重。他自己虽然口中不说,然而环顾同辈,不能不自认为是爱新觉罗皇族中的不世英雄。由于他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有进兵中原,灭亡明朝,迁都北京,以“大清”国号统治中国的抱负,所以在皇太极突然病逝之后,在举朝震惊失措、陷于皇位纷争,满洲的兴衰决于一旦之际,他能够以其chu众的智谋和应变才能,使不懂事的小福临登上皇位,为他以后实现统兵进入中原的大计准备了条件。然而,像多尔衮这样ju有ju大政治野心的人wu,对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件事并不甘心,他必须在统兵南下之前实现两件大事:一是将大清国的朝政大权和军权牢牢地拿到他一个人手中;二是再对心怀不满的肃亲王豪格搞一次惩罚,除掉日后的祸患。
多尔衮在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之初,利用济尔哈朗思想上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建立他的专政ti制。济尔哈朗的父亲名叫舒尔哈赤,是努尔哈赤的同母兄弟,协助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吞并建州各bu,战功卓著,声名不下于努尔哈赤。大概是由于疑忌心理,努尔哈赤忽然搞去了舒尔哈赤的兵权,将他禁锢起来,随后又秘密杀掉,又杀了舒尔哈赤的两个儿子。这一件努尔哈赤杀弟的惨案并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在努尔哈赤生前不允许随便谈论,他死后在皇室和群臣中也不许谈论。当父兄们被杀害的时候,济尔哈朗尚在幼年,由伯父努尔哈赤养大,也受皇太极的恩眷,初封为贝勒,后封为亲王。这一件家ting悲剧在他长大后从来不敢打听,更不敢对伯父努尔哈赤有怀恨之心,从小养成了一zhong谨慎畏祸的xing格,只希望保住亲王的禄位,在功业上并无多的奢望。多尔衮平日看透了济尔哈朗xing格上这些弱点,所以拉住他共同辅政,为自己实现独专国政的野心zuo一块垫脚石,以后不需要的时候就一脚踢开。
大清国的武装力量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基本武装是满洲八旗。满洲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原来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两黄旗的旗主是皇太极,而正蓝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天命元年时被封为和硕贝勒,是满族开国时的he心人wu之一。这上三旗等于皇帝的亲军,平时也由上三旗拱卫盛京。天聪五年(1631),莽古尔泰参加围攻大凌河城的战役,他因本旗人员伤亡较重,要求调回沈yang休息,同皇太极发生争吵。莽古尔泰一时激动,不由得jin握刀柄,但刚刚将腰刀bachu一点,被皇太极shen边的戈什哈扑上前去,夺下腰刀。莽古尔泰因此犯了“御前lou刃”的罪,革掉大贝勒封号,夺去五niu录①,人员拨归两黄旗,又罚了一万两银子。又过了一年多,莽古尔泰暴病而亡,他这一旗的力量便大大衰弱,内bu也分化了。多尔衮担任辅政之后,就同济尔哈朗一商量,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而将他的同母弟多铎所率领的正白旗升入上三旗。原来属于皇帝亲自率领的两黄旗,如今就归幼主福临继承。但福临尚在幼年,两旗的重大问题都由多尔衮代为决定。有时多尔衮也通过两gong皇太后加以控制。这样,上三旗的指挥权就完全落在他的手中。
①niu录--清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一niu录为三百人。
满洲政权的多年传统是各bu中央衙门分别由亲王、贝勒guan理,称之为“十王议政”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商量,于崇德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会议,当众宣布停止这一传统制度。大家听了以后,小声议论一阵,慑于多尔衮的威势,不得不表示同意。自从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政权,定年号为天命元年开始,由爱新觉罗皇族的贵族共同听政,改为各职官分guan朝政,听命于皇帝。这一次的政治ti制改革,是满洲政权的一大改革,也是多尔衮走向个人独裁的重要一步。
多尔衮在个人独裁的dao路上步步前进,而济尔哈朗却步步退让。凡有重大决定,都是多尔衮自己决定之后,告诉郑亲王济尔哈朗,由郑亲王向朝中大臣们宣布,命大家遵行不误。郑亲王虽然对多尔衮的步步进bi1很不甘心,但是事实上多尔衮在朝臣中的威望日隆,又掌握着拱卫盛京的上三旗兵力,许多朝中趋炎附势的大臣都向睿亲王靠拢,他在不很甘心的情况下被迫zuo着多尔衮手中一个工ju。他已经通过他自己的一些亲信知dao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