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2/6)

①经筵--秋两季,由讲官(侍讲、侍读、展卷等)在文华殿为皇帝讲书,讲后赏赐简单酒,称为经筵。

李自成:“这文华殿很有名气,孤也常听人说起。你说下去,说下去。”

“你们各位有何主张?”

②象--《易经》的所谓“十翼”之一。十翼都是解释卦理的,是《易经》一书的重要组成分,相传为孔所作。科举时代,《易经》为知识分必读书,对“十翼”多能背诵,所以文臣们能够随引用。

巩-回答:“紫禁城中,殿甚多,外臣很难详知。臣自释褐①以后,十年间先为工给事中,随后供职礼与翰林院,数同其他朝臣蒙崇祯皇帝召对,其召对之,或为平台,或为文华殿,或为乾清,故臣幸有机会去乾清两次。紫禁城中殿建置,分为前朝后,这是就中间主要布局而言。所谓前朝,是指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而言,统称为三大殿-②。后乾清、坤宁二之间,有一殿,名曰泰殿,取乾坤泰之义。陛下紫禁城之后,当然应居住乾清中,理国事。明朝自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至今二百二十余年,只有正德与嘉靖二帝,不理朝政,不喜居住乾清,不足为训。陛下应运而兴,以德代火德③而主天下,不住在乾清何以表大顺得天下之正?”

兵政府尚书喻上猷回答说:“臣在明朝,曾备位言官①,除参与早朝之外,又数蒙召对,或在平台,或在文华殿,故对文华殿略知一二。文华殿为紫禁城内一重要殿,在左顺门之东,东华门内不远。文华殿…”

李自成觉得巩-的这番话颇有理,但看宋献策、金星和李岩都没有赞成表示,便心中产生怀疑,遂向别的文臣问

“还有什么殿可以驻跸?”

文谕院学士顾君恩说:“《易经》上说‘大哉乾元’,又说乾为天,为君,坤为地,为后。故明朝修建皇,皇帝所居之取名为乾清,皇后所居取名为坤宁。‘清’与‘宁’均是平安亨通之义,故两之间为泰殿,盖取《易经》泰①卦之义,象②曰:‘天地,泰。’刚才巩尚书建议陛下居乾清,颇合正理。然而臣别有担心,不妨另考虑一殿。”

可是很大?”

李自成不觉动容,轻轻,向群臣问

①言官--六科给事中和十三御史都是言官。喻上猷在崇祯朝曾任兵科给事中。

②金台--乾清、文华殿、武英殿中都设有皇帝受朝拜的宝座,俗称金台。

③以德代火德--适应古人大一统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成熟,在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际,产生了以五行生克解释朝代嬗递的理,称为“五德终始”所谓“应运而兴”就是五行之运。

①释褐--褐是普通平民所穿的布衣服,所以读书人中了土,开始官,称为释褐。

文臣们看见皇上的神愉快,而丞相也在用鼓励大家说话,所以继续围绕着这个题目发言,除、宋和李岩三人外,几乎都说话了。但人们并没有新的建议,只是就乾清和文华殿发表意见,一般意见是如崇祯不焚毁乾清

李自成问:“你担心什么?”

喻上猷接着说:“文华殿建于永乐年间,原来不常临御。嘉靖践祚,将文华殿重新修建,换成黄瓦,此后为秋经筵①所在地,也往往在此召见大臣。殿之正中设有臣工朝见的宝座,中习称金台②,一般召见是在东西阁。殿中横悬一匾,上写”学二帝三王③治天下大经大法“十二个字,为神宗御笔。这文华殿和后边的谨殿,加上文华门及其他房屋,成为一个完整的院,十分严密。而且文华殿与内阁很近。内阁在午门内向东拐,是从文渊阁划来的几间房屋,为辅臣们值班之地。我大顺朝虽然恢复唐宋以来的宰相制,称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用辅臣五至七人,以首辅为主,共襄国事,组成内阁制。但是丞相府人员众多,不能都在紫禁城内。午门内向东的内阁仍将为丞相在紫禁城内的值房,便于皇上随时召见,商议军国大事。倘若陛下以文华殿为中临时驻跸之,则内阁可以说近在咫尺。故微臣无知,冒昧建议,请陛下紫禁城后驻跸文华殿,不必考虑其他。”

李自成,在心中称赞喻上猷说得有理,但没有上说话,等候别的文臣各抒所见。

①泰--《易经》中的一个卦名,称为泰卦。

顾君恩说:“以臣看来,崇祯虽是亡国之君,然与历代亡国之君不同。崇祯情刚烈,人所尽知。城破之时,他既不肯投降,也不愿被俘受辱,必将自尽于乾清中,或自缢,或服毒,或自焚,甚至他会将后妃们都召到乾清中,一起死于火中,轰轰烈烈殉国。所以臣请陛下考虑另一座殿为驻跸之,方免临时忙。”

③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三代开国帝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武王。

②三大殿--清代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