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自从东征以来,李自成就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今日宿营在山海卫的西郊,石河的西岸,想着明日在石河滩和西岸上将有决定胜负的大战,他的心情更加不能安宁。
他回想从崇祯十三年秋冬之间他率领潜伏于陕鄂两省jiao界chu1的一千余小gubu队,突然奔入河南,沿伏niu山脉北进,提chu“剿兵安民”和“开仓放赈”的口号,所到之chu1,百姓夹daohuan迎,许多城镇,都是老百姓开门迎降,称他的人ma为仁义之师,称他为百姓的救星,他的人ma迅速扩大,由一千左右迅速增加到七八万人,那情况多么动人!到了十四年chun天,攻破洛yang,夺得福王的财富,一面赈济饥民,一面扩充人ma。兵力迅速增加到二十多万,号称五十万。中原各地百姓心向闯王,所以崇祯十五年的朱仙镇之战,能够利用百姓帮助,击溃明军。从那以后,破襄yang,破西安,直到不战而进居庸关,顺利攻破北京,真是民心归顺,势如破竹,旗开得胜,ma到成功!万没料到,吴三桂竟敢据守孤城,不肯投降;更没料到,过了永平以后,沿途百姓纷纷逃避;近山海卫十里左右,更是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想问一点消息也不可能。他忽然在心中问dao:“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兵如今到了什么地方?离密云境内的长城还有多么远?”
这时多尔衮率领南下大军,正向山海关迅速前进。他率领着威武雄壮的ba牙喇兵,保护着中央政府各bu院随征的大小ju僚和nu仆,以及朝鲜世子李(氵(山王))及其随侍臣仆,走在大军的中间,俨然是中央政府的心脏。保护这政治和军事心脏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总称为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军,如今归摄政王直接掌握。镶黄旗和正白旗是全bu随征,正黄旗一半随征,一半留守盛京,保护盛京、皇gong和中央政府各衙门。这上三旗本来有正蓝旗,而没有正白旗。今年年初,多尔衮决心专制国政,毅然下令,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将他自己的正白旗升入上三旗。在这次大军南征中,虽然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十几万全bu人ma都是他的倚靠力量,而满洲上三旗更是他的he心力量。
为着不耽误时间,不使山海方面有意外变化,多尔衮不许南征大军从宁远城中经过,而是走宁远城外大dao,在离开宁远十几里远的旷野中稍作休息,匆匆打尖,为牲口饮水,喂点草料,立刻继续前进。由于从这里到山海关没有高山,都是燕山山脉东尽chu1的丘陵和旷野,大dao宽阔,多尔衮不再骑ma,改乘黄se大轿,前有黄伞、黄绸龙旗,以及行军中的简单仪仗。
自从吴三桂投降以后,对目前的军情军机,多尔衮不断得到禀报,真是了若指掌。现在他正在驰赴山海关的路上,知dao李自成今日到山海卫的西郊,驻军石河西岸,明日要与吴三桂的关宁兵进行大战。而他率领的南征大军,明日下午就会抵达山海关外。只要吴三桂能ding住李自成的进攻,一天之后,他的八旗兵就会突然在战场杀chu,万ma奔腾,杀声震天,势不可挡,杀败李自成,然后不日即可进入北京。
多尔衮从十几岁就带兵作战,不断立功,权力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升,但是他最得意的时候莫过于今天。在沈yangchu师时候,他也考虑到他的胜利,但是他预想着从密云附近进入长城后将要经过一些苦战,才能打败liu贼,占领北京。而吴三桂割据山海关,要ba掉这个钉子,也要费一些周折。没有料到,他到翁后地方会遇到吴三桂派游击将军来向他请求借兵。他考虑之后,毅然决定,放弃原定的进兵方略,立刻从翁后向南,直趋山海关,同时给吴三桂回信,封他平西王。他的左右文武,包括很有学问、xiong富韬略的洪承畴和范文程在内,都称颂他的这一决定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英明决策。但是他在兴奋和喜悦的情绪中也怀着一点担心。两年来,大清朝太宗皇帝曾经指示几个与吴三桂父子往日jiao厚的朝臣,包括吴三桂的亲舅父祖大寿,写信向吴三桂劝降,全无效果。大清皇帝不得已用自己的名义给吴三桂写信劝降,也无回音。这些情况,多尔衮完全清楚,所以直到在连山遇到了吴三桂第二次差来的使者郭云龙和孙文焕cui促他从速进兵,他才完全放心。他不觉jing1神百倍,离开了黄轿,骑ma前进。
清军人ma在宁远南边休息打尖以后继续前进。chun夜天朗气清,月光明亮。大军在旷野上的脚步声,ma蹄声,既显得军纪肃然,又显得威武雄壮。或远或近,在月se下不时有萧萧ma鸣,互相呼应,此起彼落。每隔一阵,就由跟从摄政王的ba牙喇兵中传chu令来,又迅速向大军的前后由近及远传下去:
“摄政王爷令旨,全军将士凛遵!今日liu贼到山海城外,明日将与大清朝新封的平西王吴三桂在山海城下大战。我南征大军,务须不辞劳苦,明日赶到山海,建立大功!”
多尔衮左手揽辔,右手执玉柄ma鞭,自然下垂。他向前展望他的南征大军,几乎望不到尽tou;有时似乎尽了,但过了一dao浅岗,很远chu1又chu现了行军中的动dang灯火和ma嘶。他想着明天的第一仗是赶不上了,但是后天,至迟是后天上午,他的一bu分八旗jing1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