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四扇屏(2/6)

梁媛盯着幻灯片上的几个奇怪的西夏文字,忽然发问:“教授,我怎么觉着这几个西夏字有像汉字啊,但是我就是一个也不认识?”

公元1038年,拓跋德明的儿元昊经过长期准备,去唐、宋皇帝的赐姓,自称嵬名氏,正式称帝,建立了以党项人为主的王朝,国号大夏,后世一般称这个王朝为“西夏”西夏王朝最鼎盛时,东以黄河为界,西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南与宋朝以萧关对峙,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大上包括今宁夏、甘肃全及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一分地区。元昊称帝后,建立一整的典章制度,还创立了独特的西夏文字。”

罗教授听完唐风的叙述,微笑:“唐风,你刚才说的西夏历史很正确,既然你提到了元昊创立西夏文字,那我下面就来谈谈这已经失传的西夏文字。”罗教授在投影上打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对大家讲:“幻灯片上这几个奇特的文字,就是西夏文字,党项民族在元昊称帝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早年,党项人游牧于青藏原上时,因党项语言接近藏语,曾借用藏文字母拼写语言,而西夏文字的创立,标志着党项民族的文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度。《宋史》载:‘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番书,独局一楼上,累年方成,至是献之。’这两段文献记载,是说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前,命令其手下大臣野利仁荣创造了西夏文字,令国人使用,元昊还把许多汉文典籍,也翻译成西夏文。其实,以我之见,西夏文字并不是某个人所造,而是在民间逐步形成,最后由野利仁荣搜集整理而成。”罗教授一气介绍完了西夏文字的创立。

“呵呵,媛媛,你观察的不错,西夏文字就是借鉴了汉字,演化而成的,你们看,西夏文字,在结构上,很像汉字,也是方块字,也像汉字一样由、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笔画组字,就连书也和汉字一样,有楷、行、草、篆、隶五,常使初见西夏文的人,误以为汉字,其实完全是另一文字。西夏文字到目前,一共发现了五千多个字,虽像汉字,却无一字与汉字相同,这反应了党项人烈的民族意识。我们再看这几个西夏文字,笔画繁琐,多斜笔,特别是撇、捺笔画比较多,所以才有史书上说西夏文‘类符箓’,意思是说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这也为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迅速消失埋下了隐患。

此后二十余年,党项人在拓跋继迁的领导下,四征战,开疆拓土,崛起大漠,不但恢复了原有的五州之地,还攻占西北重镇——灵州。到了拓跋继迁的儿拓跋德明执政时期,党项人一面周旋于宋、辽两之间,一面征战吐蕃、回鹘,向西扩张,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命脉——河西走廊,逐步奠定了后来西夏国的版图,并在贺兰山下建立起未来西夏王朝的都城——兴庆府。

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几百年来,无人知晓,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甘肃学者张澍回乡养病,在武威一座寺庙中,发现一间闭的小房间,问僧人:房内为何?僧人说:房内是一块碑,此碑碑文怪异,恐为妖孽,所以才封闭于房中。张澍在外为官多年,见多识广,不信妖孽之说,要求僧人打开房门,见识一下是何妖孽,僧人无奈,只好给张澍打开了房门,张澍发现房内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这个大学者都不认识的文字,顿时大惊失,当他小心翼翼地转到碑后面时,才发现这块碑后面刻着是汉字,字数与前面的文字一样多,张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碑前面的文字是已经消失的西夏文!这块碑就是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应塔碑”现在还保存在武威市博馆中。

封爵夏国公,并赐‘嵬名’姓,所以,史书上也称西夏皇族为嵬名姓,此后,党项人逐步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遂成一方诸侯。宋朝建立后,施行削藩政策,宋太宗时,拓跋思恭的后代嵬名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不久,党项贵族内发生争夺权位的斗争,宋朝乘机诱使嵬名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并献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由此,党项民族内引起分裂,几近衰亡。这时,在不愿归附宋朝的党项人中,有一个人登一呼,率领族人逃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自立为王,对抗宋朝,这个人就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拓跋继迁。

从此之后,西夏文逐渐开始为学术界所重视,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诺夫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遗址,盗掘大量写有西夏文的文献,科兹诺夫将这些西夏文献一起运到了彼得堡,俄国汉学家伊凤阁在科兹诺夫运回的西夏文献中,发现了著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