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北美创盖世之功成为伟大的领袖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王国。一方面又要防范于未来避免出现权利腐化想利用宪法鞭策制衡。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并且希望启迪民智让人民能够认同。他一面警告人民不可以将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圣人王的出现一面又对李健成为圣人王充满了期待。非常之世当用非常之策可是这样做的结果会怎么样?连他自己也不能知晓。他这是将一生的抱负作孤注一掷的赌博也许他心中正被漏*点和矛盾煎熬着。他希望自己能够幸运的成为魏征李健成为李世民。而且要比李世民更加伟大当他们都离开人世之后国家不会因为他们的死亡而人亡政息。政策可以平稳的承传。汉唐的盛世可以世世代代的延续。他的这片文章是一篇檄文对全天下开战包括李健和他自己。
李健钦佩王韬的政治远见和政治胆量更钦佩他的政治人品。但是他和王韬一样心里很迷茫。是机缘的巧合让他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自己没有做好改变历史的准备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唯一能依靠的是那些历史上的政治精英们比如像王韬这样的人。王韬的直言进谏正是看出李健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感情用事的倾向北美军事指挥汤姆和举荐汉斯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健改变了王韬王韬也在悄悄的改变李健。李健改变了历史历史也在悄悄的改变李健。
全国都在讨伐王韬李健却默不作声。
他在成全王韬。他和王韬都在细细的观察周围的反应。
李健的沉默换来的是更多人的言。在一片讨伐声中开始出现支持王韬的声音。
先是统辖四省改革的方举赞他在上海行的《申报》上刊登文章名为《西方三权分立和盛唐的行政三分》充分阐述了政府内权利制衡的优点和好处。建议政府充分完善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
方举赞和王韬一南一北形成了强大的政治舆论导向。
当然也有意见不同者。政府高级顾问山西大儒徐继畲在南京写文章也表在《申报》上题目是《中国需要总统还是皇帝?》。文章赞同资产阶级改革但是他同时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皇帝这是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他赞同君主立宪制。
徐继畲的说法很能让中间派人士接受舆论反响剧烈。他的文章一出连随他刚到南京的李鸿章也坐不住了提笔写文章投稿《申报》题目是《中国需要一位皇帝》。文章主张在资产阶级改革的同时适当的维护和加强皇权应该给皇帝更多的权利。他的文章很受保守派的欢迎。
汉斯也不甘寂寞表了《国家与民族的融合—太平洋两岸的统一》文章认为只有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才能达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
申报连续表政府要员和在野知名人士的文章舆论风暴的中心一下子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和南京。
此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们并没有人参加这场社会大讨论。直到第一军三师政委蔡邦道在《广州日报》上表文章《坦克和民歌—讨论对民众的引导》再将人们的视野转向南方同时军队中也有高级将领参加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