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后,河北诸府大吏在总结了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最终提出了“计口授田制”
计口授田制就是按户籍计口授田。这个田是指朝廷所有的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朝廷把这些田地的使用权按人口分授给所有的人,也就是大黑最希望得到的终身租种。
此制坚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门阀世族富豪的田产宅院还是他们自己的,保护他们的土地权益。同时,他们也参加授田。
计口授田制既包指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既能让各个阶层的百姓受益,又能保护门阀权贵们的利益。此制在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基础上,可以让贫穷的农民迅速摆脱门阀豪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赋税收入。
(注:南北朝时,北魏颁布的均田令,就是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演变而来,本书中所引用的即是这个“计口授田制”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均田制”前身。)
**
大汉国兴平初年(公元194年)四月。
征西将军徐荣八百里快骑急报邯郸,长安三度兵变。
去年十二月辛丑日(二十二日),长安发生了第二次地震,关中形势极度恶化。但就在这个紧要时刻,黄河封冻,北疆的赈灾物资无法运到关中,关中局势随即进一步恶化。
征西将军徐荣和武卫将军玉石虽然竭尽全力,但面对随之而来的连场大雪,也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几十年罕见的大雪和严寒侵袭了整个北疆和西疆。
熬过了最艰难的正月和二月后,三月终于来临。西凉的韩遂和马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天子和朝廷上书,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赈济。但关中灾情同样严重,天子和朝廷只好一拖再拖。
天子和朝廷拖得起,但西疆拖不起,韩遂和马腾无奈之下,只好出兵攻打长安,抢一点是一点。
马腾的大军就在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几百里,转瞬及至。
太尉朱俊和车骑将军李傕一面据城死守,一面急告河东,请求徐荣出兵救援。但徐荣此时被袁绍的大军缠在了关西战场,急切间无力西进。
大将军此时正在和三府大吏商议“计口授田制”的事,突然接到长安兵变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个袁绍,竟敢伸手关中,心思太大了。”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五章势如破竹第十二节
关中形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绍出兵关西,攻打北疆军,其目的显而易见。李弘甚至怀疑韩遂和马腾的叛乱就是袁绍做的手脚。西疆和关中今年受灾严重,马腾出兵攻击长安,他的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西凉的军队靠吃人打仗吗?韩遂和马腾肯定得到了袁绍的帮助。
徐荣在书信中催问李弘,是否急调晋阳玉石和临汾杨凤的两支军队渡河杀到长安,保护天子?
徐荣是征西将军,督领关西和河东两地兵事,负有拱卫关中和保护天子的重责。他自己就有权力征调临汾的杨凤、张白骑出兵关中,但他此刻不但没有立即出兵支援长安,反而千里迢迢急书邯郸,显然别有用意。
“徐荣大人这是在征询大将军,是不是要趁机入关勤王,占据关中?”朱穆放随梦简,看着怒气未息的李弘,低声说道“如今关西有袁绍的大军,武关方向有袁绍和刘表的联军,西凉有韩遂和马腾,长安有李傕、郭汜,潼关有张济,这么多军队集中在关中内外,勤王难度非常大。一旦勤王失败,轻则丢失关西,重则祸及天子,所以徐荣大人根本不敢贸然出兵。”
“从今天关中局势来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田畴接着说道“徐荣大人可能认为,既然大军无法入关勤王占据关中,那还不如不出兵,以免大军进入关中后,激起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引发更大危机。”
“当前北疆边郡救灾赈济的负担很重,再加上我们还要给关中提供钱粮,所以河北财赋非常紧张。如果此时我们再征调三万到五万步骑大军入关作战,河北财赋恐怕无力承担。”李玮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这勤王之事不能急,也急不来,越急越乱。以我看,我们还是想尽办法利用关中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尽可能化解这场危机,以稳定关中的局势。”
李弘拿着案几上的地图看了很长时间,颓然长叹:“这个时候勤王,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子烈无力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难题踢给了我。看样子,这个坏人我是做定了。”
帐内众人哑然失笑。
“我亲自去向长公主解释。”李弘说道“不过,勤王的姿态我们还是要做的。让玉石大人率军南下河东,让右将军张燕大人率军进驻晋阳,你们看怎么样?”
“大将军是不是有意让张燕大人到晋阳避一避?”李玮笑着问道“其实,大将军回到邯郸,把麴义大人调到东武阳负责黄河驻防,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大将军好象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吧?”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谢明说道“大将军,目前关西、河东、晋阳三地共有四万大军。如果张燕大人把于毒、郭大贤、刘石等两万黑山黄巾军带到晋阳,太行山以西就有六万大军了。现在河东和并州两地的财赋有些紧张,如果一下多了两万军队,财赋会更紧张。”
“冀州这边尽可能支援一点。晋阳必须要派驻大军,这对威慑和稳定关中大有好处。”李弘笑道“和前几年的困难相比,这点困难算什么?”
李玮、谢明等人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