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2)
“铛…铛…”应天府钟声四起,朱植默默地听着此起彼伏的回响,似乎又回到了“蓝玉之夜”只是这次丧钟在为朱元璋而鸣。
朱元璋驾崩,上十二卫全buchu动,府军右卫、府军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右卫、虎贲左卫控制京城阁门,锦衣卫、金吾前卫lun值皇gong。虽然朱元璋shen后大统的继承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专制皇朝依然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京城保卫工作。整个皇gong在皇帝驾崩后再加了双岗,朱植不禁咋she2,到底是死人排场大还是生人胆子小。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允第二日清晨在众位大臣的簇拥下在奉天殿登基成为大明朝第二个皇帝。小皇帝一坐正皇帝位第一件事就是琢磨朱元璋的谥号,方孝儒建议谥文帝,文者经天伟地也。历史上有汉朝刘恒、唐朝李世民都谥文。
但刘三吾认为不妥,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文”并不能概括他的丰功伟绩,他提议谥为“高”这个高字好啊,德覆万wu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高字一chu,大家也不再异议。
然后众人又对谥号中每一个字进行斟酌,靠,真累啊,足足十七个字。朱植shen穿孝服,同样站在奉天殿里,只是他那点学问gen本没有资格在这些知识丰厚的大儒面前发言。只得闭目养神,别人看起来还以为辽王悲伤,没有了言语。
最后一个超级响亮的mapi拍了chu来。谥号定为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定为太祖,总合起来就是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靠,总共十七个字。真是什么好词都敢拽,真不嫌脸红。
不过朱植发现这个谥号是一个十分有趣地东西,有人认为正是谥号促使帝王大臣少作恶多为国为民立功,只是后来才演变成无聊、可笑。保护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如那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谥法大ti上还公正,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比如曹cao2一心想zuo周文王,以ti现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梦寐以求地“文”表示ju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或者“dao德博后”、“勤学好问”的品德。但后人偏偏谥之为魏武帝。gen据谥法,克定祸luan,刑民克服,夸志多穷为武。
曹cao2这个谥号是在儿子zuo山河的时候定下来地。儿子即使想给老子涂脂抹粉也zuo不到。。到后来就变成对死者的chui捧,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在朱植看来。刘三吾虽然也有chui捧之嫌,但对于一个开天辟地,驱除鞑虏的皇帝加上一个“高”字也算适得其所了。自己呢?朱植不禁胡思luan想起来。什么“文”啊“宣”啊。还有什么“桓”啊“孝”的,这些超一liu的好谥号估计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如果能谥个“宪”啊。“襄”的也就不错了;闹不好最后来个什么“荒”啊“炀”的可就丢人了。
朱植正想着,黄子澄chu来提议要给朱允起个年号。年号这玩意是从汉朝开始的,中国古代纪年方式有两zhong,一zhong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什么甲寅年,庚子年就是这zhong,六十年一lun,问题是六十年一lun总有重复啊,于是就以皇帝的年号辅助一下,比如朱元璋年号是洪武,总共有三十一年,这样其中chu现地干支几年就可以跟别人分开了。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以有许多年号,比如唐朝高宗李治,没事就换年号玩,在位三十三年换了十四个年号。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年号也就成为了某位皇帝的代表称谓。两朝惟一一个有两个年号的就是朱棣地重孙子朱祁镇,他前后两次登基,前面叫正统,后面叫天顺,此乃后话。
黄子澄这个提议很明显,用意就是为了巩固朱允的统治。但这个提议很正常,于是一般大臣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各自说chu心中地想法。什么“正和”、“宣盛”、“乾通”等等,大家争的不亦乐乎。
朱植yanpi一翻,有心凑凑这个热闹,于是chu班对上面的朱允作了一揖,清清嗓子dao:“皇上、诸位大人,臣想到一个不知dao当讲不当讲。”朱植是朱元璋在京惟一一个成年地儿子,他一张嘴,大家都安静下来。
朱允dao:“皇叔请讲。”
朱植环顾一周dao:“先帝年号为洪武,当然先帝武功盛世叫这个年号恰到好chu1。但他老人家经常教导我们,ma上得天下,却不能ma上治天下。先帝有了武功,皇上一朝是否应该更注重文治?
皇上自幼知书达理,文质彬彬,所以臣提议年号不若叫建文如何?请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