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一语成谶(2/3)

更令刘几到不堪的是,欧修不仅用红笔抹了他的卷,还在空白批了一个大大的“谬”字评语,可谓是将刘几的脸面在天下考生面前刷了个一二净,让他以后无颜见人。欧修一向都已奖掖后而自期,这刘几被他批了个无完肤,刘几本是国监的学生,这么一来估计他也无法再在国监有立足之地了——梅尧臣正是欧修推荐去监直讲的,可想而知刘几今后的命运可不只是这一科被黜落那么简单。

“先生,既然已经中举要参加殿试,为何现在还要看这榜单有何用?”一直跟从在王景范边的狄惠悄声问。榜单已经被张贴来好一阵了,看闹的开封百姓已经散去,但是围在这榜单周围还有几十个学,他们正在义愤填膺的大声叫喊着什么,狄惠本不用费心思便已经听来这些学应该是在礼试被黜落的考生,他们大分都是太学和国监的考生,同样也是太学定支持者,不过同样他们都被欧修毫不留情的给黜落了。

看着向榜单走去的王景范,苏辙一时间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不过他心中已经开始相信王景范刚才所说的话了——这一科三百二十四名通过礼试的贡士,在十几天之后恐怕都不会被黜落而成为士,这也是大宋立国以来所有科举考试中唯一的一届无黜落贡士的科考!

狄惠知那个被贴来的刘几,那是国监中的名人,经常考第一,而被认为是当今考生中太学写得最好的。刘几也是今科夺冠的大门,却没有想到在礼试上碰到了欧修狠狠的被羞辱了一顿,估计今后他考科举麻烦可大了。

王景范微微一笑同样低声说:“来看看榜单上还有什么熟人,顺便再看看这些人的闹…”

王景范摇摇:“我所知并不多,只是知他因路费用尽无法护送其父灵柩回到开封,只得在横渠定居下来,学问甚是了得,当世能与之相提并论者不会超过一手之数!原本以为他年纪应该很大了,没想到他三十七岁尚来京师赴考,以他的才学而言,这科举考试岂不是中之?”

“张载?!”王景范看到了一个令他非常惊讶的名字,这个人在二程中的小传里曾现过,虽只有一句却也评价非常,乃是这个时代可堪开宗立派的著名学者,这与尚还青涩的苏轼苏辙兄弟不同,张载早就成名在外,只是尚不能为天下学皆知的地步,但那也比苏洵有名的多。

“先生,此人有何特异之?”狄惠问

王景范只知张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学者,但没想到他居然来参加这次的科考,确实是很令他到意外,要知他和二程兄弟中被尊称为明

“欧修的光确实不怎么样啊,虽然认了刘几但却将苏轼的名给丢了…”王景范低声自语

苏轼和苏辙兄弟同在榜上这对王景范而言没什么稀奇的,他在寻找那些在《全宋词》上记载的那些人——书上曾说欧修判卷辨文时认为苏轼的卷是曾巩的,结果将苏轼排在第二,不过曾巩并不是名,名是他从未听说过的李实,至于曾巩排在好几十名上。

“焉知欧公不会有此魄力?!”苏辙回想起几天前在酒楼与王景范共饮谈论古文与太学之争的时候,王景范那颇为诡异的判断,没想到事隔几ri王景范所下判断竟然一语成谶,欧修不仅凭权知贡举的份大力扶植以古文答卷作文的考生上榜,更毫不留情的将所有太学文章考生全黜落,欧修的这份魄力固然让苏辙到惊讶,而王景范对此所作的预判之jing准更让他心中骇然。

狄惠听后不禁一时语,看看有什么熟人还在榜上,榜单被贴来后白沙书院中举的学名单早就被传开了还有什么熟人。至于王景范想要看看别的落举学闹,这未免有些太幸灾乐祸了吧,似乎王景范可不是这样的人啊!

走卒甚至是乞丐同住一个客栈想要安心读书那是痴心妄想。

令苏辙最为惊讶的莫过于王景范对于古文文在这次贡举中的决定地位——正如前几天王景范所言的一样,权知贡举欧修几乎将所有的太学文章试卷全黜落,所录用的考生估计绝大多数都是像自己这样效法古文文来答卷的考生!欧修甚至还将一名名叫刘几的信州铅山学的考卷公开张榜贴在贡院墙外,答卷上面刘几所作的文章中有“天地轧,万茁,圣人发…”之语,欧修在后面添了两句“秀才剌,试官刷!”然后用一枝大号红笔从至尾一气抹了下来——欧修的父亲曾在绵州过推官,欧修也生于川蜀绵州,在川蜀士人家的弟无论富贵贫寒皆著芦心布衣,红勒帛有手指宽,若是稍有不同便被所有人嘲笑,认为不是士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