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一语成谶(3/3)

生的程颢可是叔侄。只是想想张载今年三十七岁,也不算什么高龄,父亲曾说后世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就算六七十岁也不稀奇,他所知道的还有一个九十八岁的考生,那可能是年龄最大的考生——父亲虽然对科举考试的弊病深恶痛绝,但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至少未来几十年所起到的作用是好的,毕竟这是寒门子弟改变自己及其家族命运最简单也是最捷径的办法,魏晋的豪门政治对天下的害处更大。

“这张载居然有如此大才学?先生为何没去请他来白沙书院?”狄惠问道。

王景范笑着说道:“鸿江兄,你还真以为在下jing通卜筮之术啊?那玩意不过是蒙蒙子瞻、子由兄弟两人的小把戏,其实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哪里还用得着卜筮之术?不过说起这张载,似乎与令尊颇有渊源…”

“家父从未提及张载,若是他与狄家渊源甚深,在下不可能不知道的。”狄惠非常确定的说道。

王景范笑着说道:“鸿江兄,这可不好,就算有天大的才学那不过是工具而已,若是给你一柄绝世宝剑若不能杀敌也不过是废铁一根无甚用处。这个张载其实以前在下以前也所知不多,不过去年冒昧拜访令尊之时也曾做了些功课,张载与令尊都是受惠同一个人,这下你该想到了吧?”

狄惠脸上一红,王景范说得确实有理,也许是父辈那代人遗留下来的遗憾,他太过重视书本上的才学,却反倒失去了其父狄青的特点——狄青本是农家子弟,莫要说有什么才学,连书都没念过更不要说什么为将者必须知晓的兵书战策了。狄青的一身战功是纯粹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所谓兵书战策之类也是后来打仗过程中才学的,先前打胜仗不过是一个“勇武”加上“机变”而已,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狄青可是半点不知的。

不过王景范的话倒是提醒了狄惠,狄青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勇武的军官变成大宋军方首领,这完全是得益于两个人,一个便是慧眼是英才的尹洙,正是尹洙的欣赏才将狄青引荐给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另外一个范文正公范仲淹。

当年狄青在延州悍边御敌四年历经二十五战,虽身中八箭但也杀得党项人鬼哭狼嚎,烧毁西夏军辎重无数,仅帐篷就两千三百多座,牛羊近六千头。狄青作战勇猛无比,每次打仗都是冲锋在前,脸上又带着狰狞的青铜鬼面具,党项人心中怕的要死认为狄青是上天派来专克党项的杀神,遂称他为“天使”

不过那时狄青也只能称得上是“猛将”,历史上像狄青这样的猛将多的数不胜数,真正让狄青变成大帅的便是范文正公。时为陕西经略判官的尹洙将狄青引荐给了陕西经略使的韩琦和范仲淹,韩琦是世家大族子弟,又是进士出身只是拿狄青视为一员“猛卒”,而范仲淹却对他多有教导,到最后甚至赠给狄青《chun秋左传》以勉力他好好读书成为一代真正的大帅。

也正是由于范文正公的提携,狄青在宋夏战争中崭露头角后,迅速凭借军功升迁,在返回京师开封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年和刚中进士的韩琦擦肩而过的小兵了,而是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ri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了。可以说狄青前四年是个猛将,后六年已经颇具帅才了,在平叛侬智高的时候其军事才能更是得到了完美的发挥,这一切都与范仲淹的教导是离不开的。

“先生是说这张载也曾受过范文正公的恩惠?”狄惠有些激动的说道。当年将狄青引荐给范仲淹的尹洙后来被贬致死,狄青便全力照顾其亲族,而对范仲淹狄家父子自然是铭感于内不敢忘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