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建议。于是授胡论宋葛猛安,给丞相当侍从,良弼才辞官还乡。皇上对宰相说:“卿等不是不尽心,但你们的才能赶不上良弼,所以可惜他离去了。”良弼辞官以后,尚书省上奏挑选官员,皇上说:“丞相良弼拟注差除名单,不曾随便给予不应该得到的,而荐举的往往是可用之才。粘割斡特剌、移剌訸、裴满余庆,都是他举荐的。至于私人请他帮忙委托他的,绝对没有。”皇上曾经问良弼:“每天早晨、黄昏日色都是红的,为什么呢?”良弼说:“早晨太阳呈赤色应在东方,高丽国对着它;黄昏太阳呈赤色应在西方,夏国向着它。愿陛下修德以报苍天,那么灾变自然就消除了。”不久,夏国发生了任德敬叛乱,高丽人赵位宠发难,良弼的话都应验了。这一年,良弼逝世,享年六十岁。皇上哀悼痛惜他,派遣太府监移剌訸、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作为敕葬祭奠使,赐给帮办丧事的白金、彩币加倍,丧葬费用都从官府中支出。皇上追封良弼为金源郡王,命令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铭墓碑,谥号“诚敏”
良弼生性聪明、敏锐、忠实、正直,遇事善于决断,言论、器度、见识都出人意表。虽然从寒素处起步,做官直到宰相高位,一直朝夕谨慎尽心为国家,深谋远虑,举荐人才,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人家。治家清廉节俭,对亲戚朋友中的贫困乏顿的人常常周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别人愈发敬重他。他居官二十几年,以使国家安宁太平的功劳,得到“贤相”的称号。明昌五年(1194),皇帝诏令分配他享世宗庙廷。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石琚沉稳厚重好学。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人。皋设法延缓这件事。。。母责备他,皋说:“大王将要代表朝廷安抚平定郡县,应当让百姓安居,没有必要去侵害使他们痛苦。如果攻取了城邑而又去残害城中的人民,那末尚未攻下的城中百姓必然拼死守卫来抗拒我们。皋延缓执行命令,怎么敢逃脱罪责。”。。母感悟了,于是下令说:“胆敢有侵犯城中百姓的人,以军法论处。”。。母又指着自己的座位对皋说“:你的子孙中一定有居此座位的。”皋随后据守定州,唐县人王八阴谋作乱,把唐县人姓名都登记注册,有数千人,他的同党拿着名册去到各州散发,皋主持调查处治这件事。当时已是冬天,皋抱着册籍上厅回话,佯装是拜伏在王八之下,却把册籍倒在炉火中,全部焚烧,让王八不能再得到这些人的姓名,只是把为首的关押起来,其余的都释放了。
石琚长到七岁,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已经以博通经史见长,并会写词章。天眷二年(1139),石琚考中进士第一名,先后任弘政、邢台县令。邢台太守的亲属在县里贪暴无度,搜刮民财,以献给太守满足他的欲望,独有石琚一样东西也没给他。不久,太守因贪赃倒台,使他的副职都牵累治罪,石琚秉公办事,被命改任秀容县令,后又被提升为行台礼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连续升到吏部郎中。贞元三年(1155),石琚因父亲丧事离职,丧期未满又任命为本部侍郎。世宗以前就听说他的名气。大定二年(1162),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职务。石琚奉命详细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内容是严正纪纲,严明赏罚,亲近忠直,疏远邪佞,节省不急之务,废除无名之役。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石琚于是迁升吏部尚书。石琚从员外郎干到尚书,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时间。选择编纂典章时间长了,凡是宋国、齐国更换授受官职的规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注解释,能逐一屈指而数出官职的等次,当时号称是详明。不久,石琚拜参知政事,石琚再三辞让,皇上说“:依卿的才能声望没有人认为不可以的,你为什么要推辞呢?”右丞相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皇上诏令苏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办的事,并赐给二十四面银牌,允许他们合理规划。皇上对石琚说“:这项工程不要再给百姓添麻烦,工匠都要给雇金,不要让贪官污吏趁机谋取私利,以引起民怨。卿等要尽心竭力,这才称朕的心意。”徒单合喜平定陕西,石琚奏请绕过秦、陇两地,以便安抚百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石琚母亲丧事,不等丧满又任职,进拜尚书右丞。天长观遭灾,皇帝诏令有司修缮,有司毁掉百姓居室而扩大天长观,费钱三十万贯。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几百人。石琚向皇上汇报了这些事,皇上说:“从今天起凡是号称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禀报情况。”石琚和孟浩回答说:“圣上如此训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当时,朝中讨论禁止张网猎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计算猎捕的数目,要治捕猎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说“:因捕猎禽兽而治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愿望,对他们打一顿棍子然后释放也就可以了。”皇上说:“是这样。”时间长了,石琚又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皇上问宰相“:古代有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百姓进言而没有顾忌的人,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石琚回答说“: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没有得到上报罢了。”皇上说:“应该尽心寻访推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