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一(7/10)

祥云会集。此下删去八句。祭品精美,牺牲洁净。恭行诸礼,百官虔敬。皇德深远,大孝昌明。贯穿九幽,洞照三光。神灵安适,卸下车驾。洪福降临,宇内欢欣。都是谢庄创作的词。

皇帝登上明堂,演奏登歌辞:辟雍辨明朔日,泽宫选定时辰。清洁的火在傍晚照耀,明净的水在清晨陈设。六种礼器精美于室,八佾乐舞华丽于庭。祭祀先圣,怀念上天之灵。演奏《肆夏》表示敬意,登堂歌唱发扬美德。永远巩固帝王基业,以此安靖天下。都是谢蓝创作的词。

首次进献祭品时,演奏《凯容宣烈乐》歌辞:太庙用词相同。甘美的酒一一斟上,精美的祭品都已进献。祭献和洽诚心已表,礼仪周全音乐遍奏。宣读祝辞撤除飨宴,序次礼仪停止音乐。肃清庭院道路,皇上车驾回到便殿。神灵仪容留驻,天河高远清虚。八种灵物巡卫,三位神祇护持。翠羽装饰的车盖澄明耀眼,前导仪仗凝结晨晖。御驾已经停驻,车轮转动的声音依然在耳。恭敬虔诚表达孝思,内心充满肃敬之感。追依皇帝的明察,思承永远的楷模。神赐洪福,四纬昭昭显明。上受天帝福佑,下治芸芸众生。以上是祠祀明堂歌辞,建元、永明年间奏。

雩祭歌辞:清明畅达,礼乐更新。等候龙景,选择良辰。阳气回升,阴气潜伏。牦降下土,进献种桂。皇上仪容警戒,皇上气度刚健。嗟叹银河,遥望青天。摆开盛大的乐队,演奏《云怜》。召集五方之星,延请帝王祖灵。雩祭含有讽刺,荣祭含有祠祀。油脂和香酒散发芬芳,圭瓒洁净鲜明。神灵来到,宫门敞开。车驾光彩照射,乐队来回吹打。御驾停驻,四周观察。暴雨飞降,祥风顺服。祭坛可以登临,祭品可以享用。对待百姓的福祉,可以看出皇上的诚心。以上是迎神歌辞。依照汉代以来的三言郊歌。宋明堂迎神歌辞共押八韵。智慧深邃的祖先,长久发扬其武功。帝出白东方,承继累世盛德光辉,统治天下。武功七德宣化久违,各项治理天下的大法均已施行。靖除趔、锂之难,建立威望于蠡浦。夜以继,小心谨慎地处理刑罚与政令。车同轨,书同文,德馨流芳后世,祭品丰盛。明亮的星辰在夜空闪耀,五色祥云在拂晓带来吉庆。听政之所转入地下。太学犹如明镜。玉帛显示礼,丝竹表现乐。歌颂赞美,登配上天。从宫内到四郊祭坛,没有吝惜牺牲物。我带来我享用,永远赐福年成丰稔。以上是歌颂世祖武皇帝。依照四言庙歌。展翅飞翔之,鸟类殷盛之宵。凝结的冰面融化,冬眠的动物苏醒。阳光温暖,春风习习。女夷歌唱,束皇降临.祭奠春酒,秉持青珪。命令田祖,润泽广大百姓。以上是歌颂青帝。木生对应数是三.惟此夏德德业广大,驾御雨龙烈日当头。曰影正中南方酷热,靡草变黄仙桃成熟。浓云密集热风吹动,降雨充沛遍及黍苗。以上是歌颂赤帝。火成对应数字是七。承受火的锻炼自然高而明亮,生金以挺直刚强取胜。冷暖都赖其化成,各地仰其广厚之德承受。春季草木发芽生长,炎夏消退酷暑化解。秋末百工停歇,岁末冰窖藏满。大江大河已经疏浚清洁,广乎低隰之地已经治理平整。众口齐声福运长久,敦厚百姓保卫神坛。以上是歌颂黄帝。土成对应的数字是五。帝悦于兑位,本职就是掌管贮藏。江河停止泛滥,明亮的曰光对应秋天的开始。美丽的树木落叶,北方边塞告别候鸟。夜晚月光如霜,秋风正吹拂。秋天阴凉肃杀,万物也都收聚。辛苦一年盼望收成好,农事可以结束。以上是歌颂白帝。金成对应的敷是九。白天短,黑夜长。北斗星转,太阴移动。寒钟鸣响,冬神起身。星回故位,一年将尽。寒风呼呼,刮个不停。仰望云空,一片黑色。厚冰凛冽,积羽深处。飞雪飘至,天山之侧。关桥封闭,不再巡视。全国吹奏,合祭诸神。推动阳气发生,探求一年终始。百礼周遍,万福齐集。以上是歌颂黑帝。水成对应的敷是六。敬神如神在,礼仪即将周遍。神灵的车驾,片刻也不停留。登上坐骑,车盖回转。纷纷驰往上天,在云层之外。提醒七耀,诏告八神。打开天门,渡过银河。阴云兴起,雨雾濛濛。烟雨迷漫,又是彻夜未停。保佑丰年盛世,粮食充足。皇上的情意已表,天命昌盛。以上是送神歌辞。

太庙乐歌辞,《周颂.清庙》一篇,汉《安世歌》十七章都是。永平三年,束平王刘苍创作光武庙登歌一章二十六句,其辞句是称赞叙述功德。

建安十八年,魏国刚刚建立,侍中王粲创作登歌《安世诗》,叙说神灵监察祭奠之意。明帝时,侍中缪袭上奏:“《安世诗》本来是前朝汉时的歌名,现在诗中所歌唱的,并不是原诗的文字,据袭考证,《周礼》注说,《安世乐》犹如周时的房中乐。过去的议论者,认为房中乐是歌颂后妃的品德,应该改《安世》之名为《正始之乐》。后来读汉《安世歌》,也是说神灵前来享用祭祀酒食,没有关于后妃的话。我想过去一些人说房中乐是后妃歌,恐怕失去了本意。好比祭祀娱神,登堂歌颂先祖功德,下堂咏唱神灵享用祭品,没有歌颂后妃教化的意思。”于是改《安世乐》叫《飨神歌》。散骑常侍王肃创作宗庙颂诗十二篇,没有加入乐歌。

晋泰始年间,傅玄创作《庙夕牲昭夏》歌一篇,《迎送神肆夏》歌诗一篇,七庙的登歌七篇。傅玄说:“登歌是歌颂盛大的功德,所以各庙的文字不同。至于祭祀神灵,比如《周颂》的《有瞽》篇及《雍》篇,衹是叙说祭祀神明礼乐的盛大,七庙祭神都用它。”夏侯湛又创作了宗庙歌十三篇。

宋代王韶之创作七庙登歌七篇。升明年间,立祖是齐王,命令司空褚渊创作太庙登歌二章。建五初年,诏令黄门侍郎谢超塞创作庙乐歌诗十六章。

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上奏:“太祖高皇帝庙神室演奏《高德宣烈之舞》,没有歌诗,郊祭应需要歌辞。穆皇后庙神室,也没有歌辞。据傅玄说:‘登歌各庙文字不同,祭神七庙用同样的歌辞。’这个意见是恰当的。另外查寻汉代歌篇,多少不定,都是称述事迹确立文字,并多是八句,然后转韵。有时有两三句就转韵的,此例很少。张华、夏侯湛创作的歌辞样式也与前代相同。傅玄改韵过多,损害了节奏的简单舒缓之美。近代王韶之、颜延之都是四韵才转,长短缓急适当。颜延之、谢庄创作的三庙歌辞,都是各三章,每章八句,这对于叙述功业详略是适当的,现在应当依照该样式。郊祭配祀之日,尊降为主,礼数区别于宗庙,穆后教化人母仪范,其事迹不同于治理天下。这二篇歌辞是一章八句,单独奏请批准施行。”皇上下诏“可以”尚书令王俭创作太庙二室及郊祭配天歌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