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六(9/10)

庙。四月,洛邑开始营建宗庙,在挖掘地基时获得一枚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的文字为:“天子羡思慈亲。”塱童为此而动容。便以太牢享祭祠庙。到了量勿元年十二月己末日,主事官员又上奏请求在京师建立文昭皇后庙,永远承续享祭。祭祀的乐舞与祖庙的相同。废弃邺县所建的祠庙。

魏文帝董翅二年六月,因为盗京的宗庙还没有建成,于是在建始殿祭祀魏武帝,皇上亲自主持祭奠如同行家人之礼。何承天说:“根据礼制,在营建宫室之前,先要营建宗庙。庶民百姓没有宗庙,因此在居寝祭祀。帝王实行寝殿祭祀,太违背礼制了。”

汉献帝延尘元年七月,魏文帝巡行到了谯题,亲自到矗陆祭祀,这是汉朝的礼制。汉朝各陵都建庙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做法.谈论的人以为古人建立前庙后寝,以象征国君前有朝堂后有寝宫。庙是用于藏置神主牌位,春、夏、秋、冬四时祭祀,寝庙裹有衣冠象征生时的用物,以新鲜祭品祭祀。秦朝时开始把寝庙移;力建造在陵墓侧,汉朝因循秦朝没有改变.陵墓上的称为寝殿,象征生时的物具,这是占代寝的本义。到了魏武帝安葬在高陵时,卞事官员依照汉朝的制度,建立陵墓上的祭殿。到文帝黄初一三年,便卜诏令说:“先帝亲自实行节俭,他的遣韶说要节省和俭约。儿子以继承父亲的遣志为孝顺,臣子以留心政事为忠诚。占代不祭墓,都在庙裹设祭。高陵上的殿屋都毁坏,车马送回马厩,衣服藏入府库,以顺从先帝俭约的心愿。”到了文帝自己写遣诏时,又说: “寿陵上不要建立寝殿,不要建造园邑。”从此之后直至今天,陵寝的建造便停止了。

孙权没有建立一庙,因为他的父亲孙坚曾经任长沙郡太守,便祇在长沙郡临湘县建立孙坚庙而已。孙权既不亲自到庙裹祭祀,衹是依照后濩时期供奉南顿君的旧例,派遣太守前往祭祀。逊坚庙又被尊称为始祖庙,而又不建在京师。又将人民所发掘的吴芮冢中的材木建造为屋室,这是前所未辟的。在建邺的朱爵桥南建立了兄长长沙担迗逊箠的庙。逐护得了疾病时,太子所祷告的,就是彊策庙。孙权逝世后,儿子孙亮继立为帝。第二年的正月,在皇宫的束面建立了孙权庙,称之为太祖庙,既不是修建在皇宫南面。又不排昭穆次序。当孙皓初立为帝时,追尊他的父亲瑟扣为主皇奁。逐壁先前被封为乌程侯,于是便将逐扣改葬于昼崔的厘山,称为组腔,设置园邑共有百户。在乌登建立丁孙和的陵寝,派遣县裹的令丞在春、夏、秋、冬四时举行祭祀。宝盛元年,就在乌程特别设置了吴兴郡,让郡太守执掌祭祀的事务。主事官员不久又匕奏说,应该在京邑建立噩扣庙。宜虫二年,于是又进行营建,称之为清庙。派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人带领官府僚局中军步兵骑兵,用囊车法驾到明陆去迎接逊和的神主牌位,孙皓亲自在庭中接见并告别盂仁。当最仁从乌捏返回时,中吏送出的皇帝亲笔诏令连续不断,诏令询问神灵在路途中的起止等情状。男女巫祝都说看见孙和所穿衣服及容貌和平时一样,孙皓听到后又悲又喜,便召集所有公卿和尚书到殿阁下接受赏赐。当灵车将要到达时,便派遣丞相陆凯供奉三牲在近郊祭祀。孙皓就在金城外露宿。第二天,便在束门外仰望跪拜,又到庙里拜祭献飨。接连七天,祭祀三次,侣伎夜不停地娱乐。主事官员上奏说:“‘祭祀不能过多,过多就是繁黩’,应该依循礼制割断私情。”从主事官员上奏之后祭祀便停止。

刘备的章武元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号。当月建立宗庙,将高祖以下的神主在宗庙里合祭.刘备承袭前代而立为帝,也没辨明以漠代哪一个皇帝为自己的祖宗,又没有立祖宗的庙号。后主刘惮投降时,北地王刘谌在昭烈帝刘备庙痛哭,造就是说刘备的庙足独立的。

魏元帝咸熙元年,增封晋文帝晋爵为王,追授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忠武侯为晋景王,当年八月,文帝逝世,谧号文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接受曹魏的禅让。丁卯,追尊皇祖宣王为宣皇帝,已故伯父景王为景皇帝,先父文王为文皇帝,宣王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景王的夫人羊氏为景皇后。泰始二年正月,主事官员上奏说天于立七庙,应该按照礼制营建庙。皇帝以营建七庙的工役重要,下诏令说暂且建立一庙.于是群臣奏议说:“上古时期立清庙一宫,以尊敬远世神灵,到了周朝,定为七庙,以辨别近宗和远祖。皇帝的圣旨深远宏大,远追上古之世,尊崇壁灵、卢爱,舍弃七庙的繁华,遵循一宫的制度以尊重远祖。古时候虞舜承接尧帝的惮让,在文祖庙裹受命,于是登上帝位,大约经过三十年,正月初一,又回命于文祖庙.造就是说虞霾不改变卢蠢的文祖庙,依旧因循旧的宫庙。可以依照有虞氏的旧例,就沿用曹魏的庙。”上奏得到皇帝的同意。于是追祭征西将军、豫章府昼、、京兆府君,与童皂壶、基皇童、塞皇壶依次排列为三昭三穆。当时宣皇没有进入宗庙,太祖的位次空缺,所以祭祀六世祖与景帝共为七庙,这个礼制是根据王肃的说法。七月,皇帝又下诏令说:“主事的人先前上奏仍旧用曹魏的旧庙,确实也有根据。然而对于敬奉神明来说,情理上还是有不妥的地方.应该另外营造新庙,尊崇正礼作为永远的制度。”于是改建宗庙.十一月,追尊景帝的夫人夏侯氏为景怀皇后。

太康元年,灵寿公主修丽在太庙里拊祭,凰朝和选朝没有这样的先例。魏堕查却另外建立庙,晋朝又与曹魏不同了。八年,因为庙的地基下陷应当改造。群臣又奏议说:“古时候七庙不在一个地方,自然应该按照礼制建庙。”皇帝又下诏令说:“古代虽然有七庙,但是从近代以来,都是一庙七室,对礼制没有损害,对情理来说是合乎事理,也是随时制宜的办法。应该依旧不改为好.”到了太康十年时,便在宣屋蜡内改建,建造得极为壮丽。然而祭祀用的坎穴位次,仍然像当初的一样、,庙建成后,皇帝率领群臣百官把神主牌位迁入新庙里,先祖自征西将军以下的神主牌位,都有车马引导跟随,都像皇帝所用的仪仗。这是出自挚虞的议论。到世祖武皇帝逝世时,便把征西将军的神主牌位从庙中迁出;当惠帝逝世时,又将豫章府君的神主牌位从庙中迁出。而在惠帝时期,愍怀太王、及太子的两个儿子,即哀太孙司马臧、冲边逊司马尚都在宗庙里拊祭.元帝时期,怀帝的疆左王又在庙中拊祭,合称为阴室四殇。怀帝初年,又策命定逮童扰皇后的谧号为武悼皇后,将她改葬在峻阳陵的侧面。另外建立弘训宫,不将她列入庙中。五帝即帝位之后,他上继武帝,从礼制上来说是已死的父辈,就像束汉光武帝上继两汉元帝的事例。当时西晋的神主牌位已被别的民族政权所堙灭,娄置建庙时,都是重新建造。不久将堕壶神主牌位列入宗庙,又将颖川府昼的神主牌位迁出宗庙.设位虽说是七室,其实祇有五世,这大概是依从刁协的议论,将兄弟作为世代计数的缘故吧。当时各种制度都在草创中,旧有的礼制不完备,三位先祖毁去神主牌位,暂且放置在另建的宫室中.太兴三年,将要把整查的神主牌位升入宗庙,于是改定制度,又将豫章府君、题川应昼两个神主牌位回复到宗庙昭穆的位次上,以便与惠帝继承武帝的事例相一致。而蛊查、:医查、曼瞳这三位皇帝从《春秋》书中尊敬尊长的本义而言,他们在庙中的神主是不可迁出的。到了元帝逝世时,豫章府君的神主牌位又被迁出。然而元帝的神位,仍然排在愍帝之下,因此有坎室的共有十个。当明帝逝世后,颖川府君的神主牌位又被迁出,仍然保持十室。当时继续扩建太庙,因此三位迁出的神主都被送回西储室,称之为桃,当作为远祖庙。成帝咸和三年,苏峻扰乱京都,温娇等人率军进京都讨伐,在白石建立行庙,祭告先帝先后说: “叛逆的臣子苏峻,颠覆国家,毁弃天地神明,污辱海内人民。我庾亮等亲手杀死叛贼首领,恭敬地执行皇天上帝的惩罚。中宗元皇帝、肃宗明皇帝、明穆皇后的神灵,明鉴有罪之人,剿灭他们的性命,剪除了这帮凶逆之徒,安定丁宗庙。我们即使捐躯陨旨,死而犹生。”咸康七年五月,开始做武悼皇后的神主牌位,放入太庙合祭,配享世担。盛壶逝世后尘查继位,因为以兄弟为一世,因此不把京兆府君神主迁出,才开始有十一室。壁童逝世后,京兆府君神主迁入西储室,同样称之为祧,与以前三位祖先的神主迁入西储室的礼仪相同。因此正室仍然是十一室。穆帝逝世后哀查和迤酉公都是兄弟,没有升降的问题。咸安初年,个塞皇童上继五皇童,世次上升。于是题业疽昼、京兆府君二位神主,又返回宗庙昭穆的位次。到简文帝逝世后,颖川府君神主又迁出。孝逮皇壶左五十六年,改建太庙,殿的正室有十六问,东西储室各一间,共有十八间。栋高八丈四尺,堂基长三十九丈一尺,宽十丈一尺。堂集结方石,庭用砖。备有法驾车马,将神主迁入行庙。从征西将军到京兆府君四位神主,以及太子太孙,各用其本位的服用仪制。四位神主不依照皇帝的仪制,这是与太康年间不同的。各神主迁入庙之后,摆设干肉及肉酱以祭奠。当新庙建成之后,先帝的神主返还室内,又摆设干肉及肉酱以祭奠。十九年二月,追尊简文帝的母亲会稽太坦郑压为简文皇帝宣太后,在太庙道路西边建立庙。到孝武帝逝世后,直兆府君神主又迁出,依照垄童时期立四祧庙的旧例行事。安帝隆安四年,以孝武帝的母亲即简文帝的李太后、以及安帝的母亲宣德陈太后在宣郑太后庙裹合祭。

元兴三年三月,宗庙神主在寻阳,在太庙又已立了新的神主,衹能权宜地举行祭祀。四月,辅国将军何无忌奉送神主返回。丙子曰,群臣百官到石头城礼拜迎接。戊寅曰,神主奉入庙中。安帝逝世,还没有举行大祭,国家政权便已终结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