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陵太守,原本是淮陵县,前汉时属临淮,后汉时属下邳,晋时属临淮,惠帝永宁元年,将它改为淮陵国。《永初郡国志》又有下相、前汉时属临淮,后汉时属下邳,《晋太康地志》载属临淮。广阳(广阳,汉高祖立为燕国,昭帝时更名,光武省并上谷,和帝永元八年恢复。魏、晋时称为燕国。前汉时属广阳县,后汉时无,晋复有此也)。二县。现在领有三县。户一千九百零五,人口一万零六百三十。
司吾令,前汉时属东海,后汉时属下邳,《晋太康地志》记载属临淮。后废帝元徽五年五月,改名为梱捂,顺帝升明元年恢复旧名。
徐令,前汉时属临淮,后汉时属工邳,《晋太康地志》中属临淮。
阳乐令,汉代旧名,本来属辽西。文帝元嘉十三年,将工扭并入阳乐。
南彭城太守(彭城郡另见),江左时借地重置。晋明帝又设置南下邳郡,成帝又设南沛郡。文帝元嘉年间,划分出南沛郡部分地区置北沛郡,归属于南兖州,而南沛郡仍属南徐州。孝武帝大明四年,将南沛郡、北沛郡一起合并到南彭城。领有十二县。户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八,人口六万八千一百六十三。
吕令。另见。
武原令,汉代旧名。
傅阳令,汉代旧名。
蕃令,另见。刘宋起兵之初,撤销军户设置遂诚县,武帝永初元年,恢复蕃县旧称。
薛令,另见。刘宋起兵之初,撤销军户而置建熙县,永初元年,恢复薛县旧名。
开阳令,前汉时属束海,章帝建初五年归属琅邪。晋代借地重置,仍归属琅邪,安帝时一度属彭城。
杼秋令,汉代旧名。
汶令,前汉时属于梁,后漠、晋时属沛。
下邳令,另见。原先属南下邳。
北浚令,原先属南下邳,两汉时无此县,《晋太康地志》记载属下邳,原先名浚县。但广陵郡旧有浚县,晋武帝太康二年,因下邳的凌县并非旧地却同名,便将下邳的浚县改为北凌县。
僮令(另见),原本属南下邳。南下邳原有良城县,另见。文帝元嘉十二年并入僮县。
南清河太守(清河郡别见),领四县。户一千八百四十九,人口七千四百零四。
清河令。(别见)
东武城令。(别见)
绎幕令。(别见)
贝丘令。(别见)
南高平太守(高平郡别见),《永初郡国志》又载有钜野、昌邑二县(都是汉代旧名)。现在领有三县。户一千七百一十八,人口九千七百三十一。
金乡令。(别见)
湖陆令,前漠时称为湖陵,汉章帝时改为如今的县名。
高平令。(别见),文帝元嘉十八年,将钜野县并入高平。
南平昌太守(平昌郡另见),领四县。户二千一百七十八,人口一万一千七百四十一。
安丘令。(别见)
新乐令,两汉时无此县,魏国分割平原为乐陵郡,属冀州,而新乐县属于该郡。柬晋时曾设立乐陵郡及诸县,后来撤销,将新乐县划归南平旦。
东武令。另见。
高密令,另见。东晋立高密国,后来成为南高密郡。文帝元嘉十八年,降为高密县,属于南平昌。
南济阴太守,两汉和晋代属兖州,前汉初年属于梁国,景帝中六年,从中划出济阴国,宣帝甘匿二年,改名为定陶国,后来恢复济阴的名称。《永初郡国志》又载有句阳、定陶二县。都是汉代的旧名。现在领四县。户一千六百五十五,人口八干一百九十三。
越达令。另见。
冤句令,汉代旧名。
单父令,前汉时属于山阳。
城阳令,汉代旧名。
南濮阳太守,原本是东郡,属于兗州,晋武帝咸宁二年,将它封给皇子司马允,因为东”不可以用作国名,而东郡有濮阳县,所以称濮阳国。濮阳,是汉代的旧名。改封到淮南后,濮阳国又恢复称东郡。赵王伦抡篡位后,废皇太孙司马臧为濮阳王,不久,濮阳王又被废,而郡名却不再改变。《永初郡国志》又有鄄城。二汉时属于济阴,《晋太康地志》中属于濮阳。现在领有二县。户二千零二十六,人口八千二百三十九。
廪丘令,并选及《晋太康地志》有廪丘县,后汉无。文帝元嘉十二年,将鄄城并入廪丘。
榆次令,汉代旧名,到晋代时属太原。
南泰山太守,泰山郡另见。《永初郡国志》有广平,汉武帝征和二年,立为平干国。宣帝五凤二年,改名为广平。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撤销并入钜鹿。魏时又分钜鹿、魏郡恢复为广平。束晋借地重立为侨郡,晋成帝咸康四年撤销,后来又恢复。治所寄托在丹徒,领有广平、易阳、易阳,两汉时属于赵,《晋太康地志》属于广平。曲周前汉时属于广平,称作曲周。后汉时属钜鹿。《晋太康地志》记载属广平,称为曲梁。三县。文帝元嘉十八年,撤广干郡为广平县,归属于南泰山。现领有三县。户二千四百九十九,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南城令。另见。
武阳令。另见。
广平令,前汉时属于广平,后汉时属于钜鹿,《晋太康地志》记载属广平。
济阳太守,晋惠帝分割陈留设济阳国。领有二县。户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口八千一百九十二。
考城令,前汉时称为甾,属于梁国,章帝时改名为考城,属于陈留。《晋太康地志》未记载。
鄄城令。另见。
南鲁郡太守,鲁郡另见。又有樊县。前汉时属东平,后汉《晋太康地志》均属于任城。现领有二县。户一千二百一十一,人口六千八百一十八。
鲁令。另见。
西安令,汉代旧名,原本属于齐郡。齐郡在江侨南渡后借地重立为侨郡,后来撤销,设立西安。文帝元嘉十八年,将樊并入西安。《永初郡国志》无西安县。
徐州刺史,后汉时治所在东海郯县,魏、晋、宋时期治所在彭城。明帝时,淮北被敌寇占领,于是暂借地重立徐州,治所在钟离。泰豫元年,治所移到东海跑历。后废帝元徽元年,分割南兖州的钟离、豫州的马头,又分割秦郡的顿丘、梁郡的谷熟、历阳的郑,设立新昌郡,又设置徐州,治所仍迁回钟离。现在先列出徐州旧领有的各郡在前,将新分割的各郡附在后面。原先领有十二郡,三十四县。户二万三千四百八十五,人口十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七。现在领有三郡,九县。彭城距京都水路有一千三百六十里,陆路有一千里。
彭城太守,汉高帝时立为楚国,宣帝地节元年,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又改为楚国,章帝时又改回为彭城郡。领有五县。户八千六百二十七,人口四万一千二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