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六(7/10)

徐氏志上又有边城,另见南豫州。何氏志上又有初安、绥城二郡。初安领有新怀、怀德二县,绥城领有安昌、招远二县,都说足新设立的。金区志上没有记载,那就是在徐氏志成书前已撤销了。逸州领有十郡,四十三县。户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九,人口一十五万零八百三十九。

汝南太守,汉高帝时设立。领有十一县。户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一,人口八万九千三百四十九。距州治水路有一千里,陆路七百里。距京都水路有三千里,陆路一千五百里。

上蔡令,漠代旧县。

平乐令,汉代旧县。

北新息令,汉代旧县。

慎阳令,汉代旧县。《永初郡国志》及徐氏志都作真阳。

安成令,汉代旧县。

南新息令,汉代旧县。

朗陵令,汉代旧县。

阳安令,漠代旧县。

西乎令,汉代旧县。

瞿阳令,汉代旧县作濯阳。

安阳令,汉代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为南安阳。 新蔡太守,晋惠帝时分割汝阴郡而设置,现在兼领汝南郡.领四县.户二千七百七十四,人口一万九千八百八十。距州治陆路有六百里。距京都水路二千五百里,陆路一千四百里。

鲖阳令,汉代旧县。晋成帝咸康二年并入新蔡,后来又设立。

固始令,足原名寝丘的地方。汉光武帝时改名。晋成帝咸康二年并入新蔡,后来又设立。

新蔡令,汉代旧县。

苞信令,前汉无此县,后汉时隶属汝南郡,《晋太康地志》上属汝阴。后漠《郡国志》、《晋太康地志》上都作“褒”

谯郡太守,何氏志记载原属沛郡,魏明帝时分割沛郡而设立。按王粲诗说:“已经进入谯郡的地界,辽阔开朗使人消除了忧愁。”王粲是建室年间死去的,姜逊不是魏旦随时设置的造件事就很清楚了。《永初郡国志》无长垣县。现在领六县。户一千四百二十四,人口七千四百零四。距州治陆路有三百五十里。距京都水路有二千里,陆路一千二百里。

蒙令,汉代旧县,属梁郡。

蕲令,漠代旧县,属沛郡。

宁陵令,前汉时隶属陈留,后汉及《晋太康地志》隶属梁郡。

魏令,原先的魏郡,安置流落到此居住的人户而设立。

襄邑令。

长垣令,汉代旧县,隶属陈留。《永初郡国志》无记载。何氏志说原属陈留,徐氏志说是新设置的。

盈郡太守,豢伐为砠郡,选直壹时改名。孝武帝大明元年割属徐州,大明二年又还属豫州。领有二县。户九百六十八,人口五千五百。距州治陆路有一百六十里。距京都水路有九百里。

下邑令,汉代旧县。何氏志上说魏国时设立是不对的。

碣令,漠代旧县。

陈郡太守,汉高帝时立为淮阳国,章帝元和三年改名陈郡,晋初合并,梁王司马肜逝世后,仍旧立为陈郡。《永初郡国志》有扶沟县、前汉时属淮阳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陈留郡。阳夏县,另见。而无谷阳县和长平县。领有四县。户六百九十三,人口四千一百一十三。距州治陆路有七百六十里。距京都水路有一千四百五十里。

项城令,汉代旧县,隶属汝南郡,《晋太康地志》属陈郡。

西华令,汉代旧县,隶属汝南郡,晋初撤销,惠帝永康元年恢复设置,属颖川。江左度此。

谷阳令,原本是苦县,前汉时隶属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隶属梁,:成帝咸康三年改名。

长平令,前汉时隶属汝南,后汉时属陈郡,《晋太康地志》上属颖川郡。

南颍太守,过去隶属汝南郡,晋惠帝时从迪亩邮中分出设置。领有二县。户五百二十六,人口二千三百六十五。距州治七百六十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四百五十里。

南顿令,汉代旧县,何氏志上说过去属汝阳,晋武帝时改属汝南。按<晋太康地志》、王疆所著《地道》都无汝阳郡。

和城令,何氏志记载江左时设立。

颍川太守,秦时立。魏分割设立颍川时设立襄城郡,晋成帝咸康二年,撤销襄城并将它仍然合并到颍川郡。《永初郡国志》又有许昌、本名许。汉代旧县。魏时名许昌。新汲、另见.焉陵、长社、颍阴、阳翟四县都是汉代旧县。阳翟,魏、晋时隶属河南。六县,而没有曲阳县。领有三县。户六百四十九,人口二千五百七十九。距州治一千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八百里。

邵陵令,汉代旧县,隶属汝南郡,《晋太康地志》属题川。

临颖令,汉代旧县。

曲阳令,前汉时属塞东海,后汉时属下邳郡,《晋太康地志》无曲阳县。

汝阳太守,《晋太康地志》、王隐的《地道》都无此郡,应当是江左时期分割汝南而设置的。晋成帝咸康三年撤销,将它并入汝南,后又从这直分出而设立。领有二县。户有九百四十一,人口四千四百九十五。距州治二百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四百里,水路有三千五百里。

汝阳令,汉代旧县,隶属汝南郡。何氏志说从前属汝阴,晋武时改属汝南。按晋武时分割汝南设汝阴,何氏志所说是错误的。

武津令,坦压志上没有注明置立情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