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昌国令,汉代旧县。
益都令,魏代设置。
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割齐而设立。晋世济岷郡,说是魏平定蜀后,将蜀的豪族迁徙定居于济水、黄河之间,所以设立此郡。安帝义熙历年间废借地重置的郡县,将它并入济南郡。考查《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永初郡国志》上济南郡又有迅四、二选时属越,《晋太康地志》无此县。于陵县,汉代旧县。而无朝腾、平陆二县。现领六县。户五千零五十六,人口三万八千一百七十五。距州治陆路四百里。距京都二千四百里。
历城令,莲优旧县。
朝阳令,前汉时名朝阳,后汉、晋代名东朝阳。二汉时属济南邓《晋太康地志》属乐安郡。
著令,汉代旧县。
土鼓令,汉代旧县,晋无此县。
逢陵令,二汉、晋代无此县,《永初郡国志》、何氏志、徐氏志有此县。
平陵令,汉代旧县,到了晋代都称为束平陵。
乐安太守,汉高帝设立,原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改名。领三县。户二千二百五十九,人口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距州治陆路一百八十里。距京都陆路一千八百里。
千乘令,汉代旧县。
临济令,前汉时名狄县,后汉安帝永初二年改名。
博昌令,漠代旧名。
高密太守,汉文帝分割齐郡设胶西郡,宣帝本始元年,改名高密。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并入北海郡,晋惠帝又分割城阳郡设立,城阳郡,前汉时有,后汉时无,魏时又分割北海设立。宋孝武帝将它并入北海。领六县。户二千三百零四,人口一万三千八百零二。距州治陆路有二百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六百里。
黔陬令,前汉时属琅邪,后汉时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淳于令,二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高密令,前汉时属高密,后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夷安令,前汉时属高密,后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营陵令,二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昌安令,汉安帝延光元年设置,属高密郡,后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郡。
平昌太守,原先属城阳,魏文帝分割城阳郡而设置,后来撤销,晋惠帝时又设立。领五县。户二千二百七十,人口一万五千零五十。距州治陆路有二百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七百里。
安丘令,二汉时属北海郡,《晋太康地志》属琅邪郡。
平昌令,前汉时属琅邪,后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武令,二汉时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琅邪令,二漠时属琅邪郡,《晋太康地志》无。
朱虚令,前汉时属琅邪,安帝永初元年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北海太守,汉景帝中元二年设立。领六县。户三千九百六十八,人口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五。郡治寄设在州治。
都昌令,汉代旧县。治所寄设在州治,其余各县治所都在本县。
胶东令,原本是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隶属北海郡。
剧令,二汉时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郡。
即墨令,前汉时属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郡。
下密令,前汉时属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郡。
平寿令,汉代旧县。
东莱太守,汉高帝设置。领七县。户一万零一百三十一,人口七万五千一百四十九。距州治陆路有五百里。距京都二千一百里。
曲城令,汉代旧县。
掖令,汉代旧县。
摆令,汉代旧县。
卢乡令,汉代旧县。
牟平令,汉代旧县。
当利令,汉代旧县。
黄令,汉代旧县。
太原太守,秦伐设置,隶属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分割济南郡、太山郡各一部分设立。领三县。户二千七百五十七,人口二万四千六百九十四。距州治陆路有五百里。距京都一千八百里。
山茌令,汉代旧县,属泰山郡。孝武帝孝建元年,改属济北郡。
太原令,晋安帝义熙年间将原先借地重设的郡县士民并入当地时设立,属泰山郡。
祝阿令。另见。
长广太守,原本是长广县,前汉时属琅邪郡,后汉时属东莱,《晋太康地志》说旧属束莱郡。《起居注》记载,咸宁三年,将齐郡的东部县设置为长广郡。领四县。户二千九百六十六,人口二万零二十三。距州治五百里。距京都一千九百五十里。
不其令,前汉时属琅邪郡,后汉属东莱郡,《晋太康地志》属长广郡。
长广令,前汉时属琅邪,后汉时属东莱郡,《晋太康地志》属长广郡。
昌阳令,晋惠帝元康八年,分割长广县而设立。
挺令,前汉时属胶东,后汉时属北海郡,《晋太康地志》属长广郡。
冀州刺史,江左设立南冀州,后来撤销。义熙年间又设置,治所在青州,又撤销。文帝元嘉九年,又分割青州的一部分设冀州,治所在历撼,划分土地置郡县。领九郡,五十县。户三万八千零七十六,人口十八万一千零一。距京都陆路有二千四百里。
广川太守,原本是县名,属信都郡,《地理志》没有说开始设置的时间。漠景帝二年,立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恢复。明帝时改县名乐安,安帝延光年间改名安平,晋武帝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县。广川县,前汉时属信都郡,后汉属清河郡,魏时属勃海郡,晋伐还属清河。何压志说,广川是江左所立。又有蓚县前汉属信都,后汉、晋置勃海。而无广川县。孝武大明元年,撤销广川郡的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晋和江左都没有枣强。勃海郡的浮阳、高城都是汉代旧县。用来设立广川县,这已不是旧的广川县了。隶属广川郡。领四县。户三干二日五十,人口二万三千六百一十四。距州治陆路有一百六十里。距京都陆路有一千九百八十里。
广川令。已见前。
中水令,前汉时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郡。孝武大明七年,从河间划出改属广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