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不求回报的忠诚mdas(6/10)

天后土,大概就是指“如父亲般的天空、如母亲般的大地”的意思,也就是说自己在如父亲般的天空和如母亲般的大地的照览之下,是无罪的意恩。只不过,也是有像于谦这样子伟大的人物在死前是不可能有这样泣言的说法就是了。于谦过世,是西元一四五七年的事情。

不过,不论他究竟有没有哭叫,我个人认为实际上他确实是无罪的。总之,于谦是在这时被杀的,而英宗也就因此复位。后来那些发动复位政变的首谋毕竟是些不怎么样的人,因此后来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而失势或死亡。在那之后过了蛮久的一段时间,于谦才因为无罪,而以救国功臣之实回复了他的名誉。

在这之后,明进入了再没什么够格的名将出现的时期,只是在日本学习世界史时一定会出现一个“北虏南倭”的说法,这指的是北方有骑马民族,而南边则是倭寇——也就是包含日本人在内的海贼。而之后明的历史,就是在朝廷的内部有权力抗争,而外部有北虏南倭的威胁这样的状态下维持着。

最后,终于轮到接下来的第八十六位王守仁出场了。关于这个人在我“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的文章之中曾经写到过。他以王阳明的名号为人所知,是中国的一位大思想家,不过这一点和这一回的人选是没有关系的。重点在于这个人乃是代表明朝中期的军略家。实际上关于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在文章之中虽然还是都有所述及,不过,光是从王守住这个人的人格来看,就让我个人非常地景仰,因此下面就让我先来说一说他的铁事。

王守住这个人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对行事不正的掌权者相当不齿,并会加以质问。在当时有个非常有力的宦官,由于非常地横行霸道,因此违逆他的王守仁在受到拷问之后还被贬到边疆去。那是个距离首都数千公里远的西南边境,在遥远的旅程之中,跟着他的就只有一个随从而已。等到好不容易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这名随从竟因劳累而倒了下来,而王守仁不但让其休息、找大夫为他看病,还自己去汲水,运送餐食,说道:这一路辛苦你了!一直照顾到这名随从完全复元为止。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王守仁这个人的人格如何,这是一则我很喜欢的轶事。王守仁在战场上的功绩甚多,要全部说完也蛮花时间的不过他最大的功绩还是在于平定宁王之乱这件事上。这个宁王是从永乐帝的弟弟宁王一系所出的子孙,在明朝来说算是名门,而明最后就是因为这一次的乱事而灭亡的。

再接下来,故事移到有名的第八十七位戚继光。在整个明代之中,如果只能够选出一个人的话,那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戚继光了。他就是独自平定了刚才所说的北虏南倭的人。

只不过,在说到这个戚继光之前,还有一位并未被我选入百人之中的曾铣。这个人大抵是十六世纪前半的人,他是科举及第的文官,但却是负责守护明朝西北边境的人。曾铣这个人善于用兵,同时还是个胸襟开阔的人,当北方的骑马游牧民族攻来时,他便一一加以击退。特别是有一次在面对十万以上的大军欺压而来咐,他依然以他高明的指挥能力来把对方击退。同时,曾铣这个人对行事不正的高官也十分憎恶,最后竟还因为用了军需物资这种的莫须有的罪而被杀,因此我本来是想将他也列入百人列表之中的,但终究因为人数的限制而不得不将之去除。

在明的时代中,因不实之罪而被杀死的忠臣甚多,在气氛上显得较为灰暗。第八十一位的徐达如此,第八十五位的于谦、还有第八十八位的袁崇焕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在没有犯下什么罪,而且还立有不少功绩的情况之下被杀的,实在是非常地可惜。算了,事情就是这样,在忠臣此起彼落的时代里,他们的好常不被认同,总之,明被认为是以自己的手而将多数人才杀害的王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