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大家鞠躬行礼,互赠礼物,拜年问安,恭喜发财。中国的世界就是她的世界,她去拜访她的那些好朋友,她的好朋友也回访她。童年的世界里充满了欢乐,也充满烦恼。当赛珍珠在游戏中,与小伙伴发生了什么不快,在街上走过,被那些陌生的小孩唤做“小洋鬼子”的时候,她便会不甘示弱地以“乌龟王八蛋”作为回答。当别人把她当做异类的时候,她就把别人叫做“杂种”这些骂人的话,都是从用人和老妈子那里学来的。赛珍珠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用中国人的思维对付中国人,她知道中国人最忌讳别人喊他们是“龟孙”是“杂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侮辱人。
赛珍珠童年的中国印象,是用人和老妈子的世界。她所结交的那些所谓好朋友,大多也是用人和老妈子的孩子。这些人是她了解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她的那些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中,很多故事都是从这扇窗户里看到的。她的奶妈,干粗活的男仆,做饭的女厨娘,养花的花匠,一个个都是说故事的高手。他们精彩的故事,使得一个本该感到寂寞的异国小女孩,在生活中充满了盎然的乐趣。她听到许多一个女孩子也许还不应该听到的故事。这些故事本来并不是说给她听的,它们只是女仆之间的悄悄话,是东家长西家短,其中相当一部分和性有关系。高贵的洋主人在中国仆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她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她们的主人们的隐私,尽情地嘲笑他们。一个神情严肃的男主人,喜欢坐在中国的马桶上酗酒,然后人事不省地跌倒在地上。一个女主人为了什么不可知的原因,总是不和丈夫同床,结果她的丈夫便无缘无故地找下人的错处来撒气,把那些不是太值钱的瓷器摔碎在地上。有位男主人令人可笑地好色,他的肚子很大,想勾引所有的女用人,连生着癞痢头的门房妻子也不放过,于是他的妻子便去和别的洋人眉来眼去。一位女佣讲自己所以离开她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她不安分的女主人,想勾引她的游手好闲的丈夫,她发誓自己的丈夫已经和那位不要脸的女主人睡过觉了,并且根据她丈夫的描述,由于洋女人的那玩意儿太大,毫无乐趣可言。
献身宗教事业的父母,总是把女儿过于放心地交给那些看上去所知甚少的劳动人民去教育。到了赛珍珠必须识字的时候,他们又为女儿找了一位姓孔的先生当家庭教师。这位孔夫子的后裔,十分尽职地向赛珍珠灌输地道的中国儒家文化。他向赛珍珠灌输孔子的思想,大讲忠孝仁义信,把孔子的学术思想推崇到了最高境界。有趣的是,笃信基督教的赛珍珠父母,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也许,世界上的宗教,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冲突。总之,在教育上,赛珍珠成为真正的“杂种”她是美国人,同时也是中国人。东西方两种文化同时在她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跟随父母学习英文,又和周围的用人及老妈子说汉语,不仅能说中国的官话,而且会说很土的方言。她从父母那里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又从家庭教师孔先生那里接受儒家思想。她身上既有作为一个洋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她感到自己高中国人一等,同时又常恨自己不能像她的好朋友那样,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敌视西方的目光中,她甚至羞于自己的洋人血统。她的双重身份,使她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人。她是一个矛盾体,是一个文化上的混血儿。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威风。赛珍珠亲眼目睹了在中国横行无阻的传教士们,那些信教的教民,如何在突然之间惊惶失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投无路。在教堂高耸的塔楼上,升起了一面小小的红旗,这是事先约好的信号,它表明危险正在向大家迫近。但是这场革命来得快,去得更快。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中国人的脸面丢尽了。慈禧太后狼狈西窜,洋人提什么不合理的条件,都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尽管中国人对列强的仇恨达到了极点,但是事实证明,中国人的反抗完全失败。意气用事是徒劳的,在华外国人的生命安全,由于这次闹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保障。外国人在华特权不是被削弱,而是不可思议地被扩大,外国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来去更加自由,他们的商船和战舰可以在任何水域游弋,在任何一个码头停泊。外国传教士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居住地,到处公开地兜售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宗教,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办洋学堂教洋书,开设洋医院行洋医。虽然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惩罚性的赔款,与小小年纪的赛珍珠无关,但是她在无形中显然得到了好处。没有人再敢得罪和冒犯她,再敢叫她小洋鬼子。那些不懂事的中国孩子偶尔这么喊了一声,他们的大人知道了,立刻像揍贼似的扇自己小孩的耳光。中国人开始习惯用沉默来对待外国人,把仇恨积累在心底里。洋人从街上走过,只有不明事理的狗,才会对他们发出不友好的吠叫。
赛珍珠的家庭教师孔先生在北京的祖居,被德国士兵捣毁了,家人也因此蒙难。赛珍珠曾听人说过,德国的皇帝给他英勇的士兵下过一道命令,这就是让所有的中国人一听到德国这个名字,就浑身战栗,仓皇逃命。孔先生依然是孔先生,他依然穿着长袍,梳着乌黑的长辫子,用四方形的柔软黑丝布包上一本书,喝茶时不停地用茶碗盖拨弄浮在水面上的茶叶,然后出其不意地指出正在听课的赛珍珠的错来。
“你最好还是回到美国去,”有一天,正上着课,孔先生突然神情严肃,很沉重地对赛珍珠说“在新的风暴到来之前,你应该回到美国,然后永远不要再回来。”
“为什么呢?”赛珍珠有些摸不着头脑。
孔先生说:“中国人并不喜欢你们。”
赛珍珠感到很悲伤。她的年纪还小,不可能明白老实巴交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恨外国人。但是她毕竟也已经10岁了,她是个敏感的女孩子,比同龄的其他美国女孩子懂事很多。孔先生所说的新的风暴,自然是指类似义和团那样的暴力行动。在西方人眼里,这样的风暴似乎已经不再可能发生,然而在华的每一位外国人的内心深处恐惧犹存。东方和西方,在心理上已经打了一个死结。
孔先生说:“到时候,你会和所有的其他白人,一起被处死。”
4
赛珍珠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说好话。起码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她觉得她热爱中国人,即使中国人并不爱她,她仍然不改初衷。她一生都在为美国人辩护,虽然美帝国主义也是凶恶的八国联军之一,但是她总是觉得美国人的罪过要轻得多。在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不停地向她灌输,中国人所以恨洋人,是因为在华的其他外国人实在不像话。美国人并不像其他的外国人那样穷凶极恶。尽管他们也让中国人赔了款,然而这些赔款却用在了培养中国的留学生上。美国人所做的事,只不过是从慈禧那个垂死的老妇人手里,硬拿了一笔最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的钱。没有庚子赔款就没有清华。如果没有庚子赔款,这笔钱充其量也是被慈禧用来再建造一座新的颐和园。历史上从来就有许多扯不清的话题,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滑稽。用于建造海军的钱,被慈禧挪用建造公园,这一直是老佛爷留下的让人攻击的话柄,但是毕竟颐和园今天还能供我们游玩,像清朝政府那样腐败的朝廷,真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有什么用。
在东方的现代化进程中,东方人绝对不会因此感谢西方的长枪大炮。中国人的感情被伤害了,中国人的财富被掠夺了,这些都是铁定的事实。随着赛珍珠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到这种裂痕无法弥补。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中国人永远不会喜欢她这样的小洋鬼子。恩师孔先生的病逝,给赛珍珠带来极大的悲哀。孔先生给她讲述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东西,让她明白了许多东方真正的可爱之处。孔先生的葬礼一定给赛珍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她出现在葬礼上,给当时在场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样。由于葬礼庄严肃穆,大家都绷紧着脸,人们把对洋人的不满都埋藏了起来。当赛珍珠像中国学生一样跪下来磕头的时候,他们在她的背后做着鄙视的神情,为逝去的孔先生竟然会收一位洋弟子感到可惜。有人甚至埋怨,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让一个洋鬼子登门,十分不妥。
孔先生的葬礼让赛珍珠又一次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身份。献身于宗教事业的父母,忽视了一个严重问题,这就是自己已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的女儿,最终究竟能不能在中国的领土上待下去。赛珍珠开始发育了,开始成为大姑娘,开始有了自己的心思。她意识到自己虽然爱中国,但是正像孔先生所警告的那样,中国人并不爱她,中国人根本不会欢迎像她这样的洋人。赛珍珠开始在与自己肤色相同的人群中,结交新的朋友。而在这之前,她的好朋友都是中国人。孔先生不在了,赛珍珠必须进在华的教会学校,继续接受正规的西方文化教育。她先后在不同的学校读过书,时间最长的,是上海的朱厄尔小姐的学校。这座学校死板的教育,给赛珍珠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