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不服从》,这篇曾带给丁·路德·金启发的文章,今天被收录在《
国语文》里,是不少中学生的课本,教材里这篇文章后面有三
思考题:
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据梭罗的观
,为什么一小
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
据梭罗的观
,什么时候
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这样的问题,提给上中学的孩
。
他给我看一个女生的画,很有莫迪里阿尼的味,一
线条可以轻盈地
打人一下,他喜
她画里“
汪汪的劲儿”这姑娘叫吴雯,想考陈的研究生,考了两年,第一年政治、英语各差一分,第二年英语差三分。她未能考上陈丹青的研究生,但同一年她被
敦城市大学艺术系录取。我们越洋采访她,她说:“我来了
敦就去
克思墓园看过,
克思现在给我的
觉,跟政治书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一个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还手的时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着攻击的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且信对方会回到游戏规则当中来。
再小一些,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可以与白人孩
一样,从课本里读到《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
主赋予他们若
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十岁的我,读的是财会专业。
当司机要求乃至以叫警察威胁坐在“灰地带”的黑人让座时,其他三个黑人站了起来,唯独帕克斯倔
地坐在原位。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忍受着攻击、殴打、被捕、被泼上一脸的西红柿酱,他们不知自己需要
持多久,没有得到任何政治上的承诺,他们不可能嬴得声名,也不知
能不能有结果。科学家说:“仇恨,是一些初级神经组织,
栖
于人脑最新
化的外
层之下。”可为什么在一九五五年,他们的选择并不是最原始的反应方式──忍气吞声?或者,战斗?焚烧?抢掠?破坏?一九二九年,当
丁
生的时候,
国黑人的中产阶级已经渐渐形成,虽然有很多
族不平等的条规,但是他们享受着宪法所保障的基本自由。
丁可以在南方的黑人大学里,读到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在波士顿读博士前,已经熟悉了甘地“非暴力抵抗”的观
。
之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遭逮捕。
她说:“我只是讨厌屈服。”
我看丁·路德·金传记才知
,领导民权运动时,他才二十六岁。
陈丹青其他的学生都不再考了,他说:“我接最多的情况不是质疑、反抗
而二十六岁的丁·路德·金,就是这个群
中,第一代最懂得熟练地运用这个制度的
作规则的人。
我采访陈丹青时,这位知名的画家从清华辞去了术学院教授和博导的职务,因为现行的政治和英语考试,让他招不到他想要的学生。他说:“政治本来是一门学问,但我们的政治考试是反政治的,没有人尊敬这个学科。”
那天晚上人很挤,白人座位已坐满,有白人男要求坐在“灰
地带”的帕克斯让座,她拒绝。
位分为前后两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中间是“灰
地带”黑人可以坐在“灰
地带”但如果白人提
要求,黑人必须让座。
我也有政治课,但抄在本上的,是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上的一二三四,为了应付考试,我都背了,从来没主动问过问题,也没人需要我们参与讨论,背了标准答案就可以了,一个字也没往心里去,书的边角上抄着
行歌词。年轻的时候,是对社会参与最有
情的阶段,可是我到
了记者,才去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和我有什么关系?教育是用来
什么的?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是一个年轻人提了“非暴力抵抗”并且得到了响应?是什么让四万多黑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拒绝乘坐公
车以示抗议,毎一天步行外
,忍受着自己
力上的绝大付
?当三K党对黑人的攻击威胁到人
安全时,以暴制暴
理说是人最本能的反应,纽约的黑人领袖
克西姆·X说:“非暴力是在火药桶上放上一块掩人耳目的
毯,现在我们要把它掀开。”
如果对方是一个孩或是老人,也许她会站起来,但这次,四十二岁的她厌烦了所有黑人每天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利市长达三百八十五天的黑人抵制公
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牧师
丁·路德·金,日后他得到“反
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一九五六年联
最
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
国“民权运动之母”五十年后,在帕克斯的葬礼上,
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可能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