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我们,陷井中的千军万ma
1970年17岁男H省农场某团某连知青
第二天醒来一看全傻了——"小镰刀jing1神万岁!"——把大蒜和鞋油搅合一起叫她吃——胡志明小dao——如hua似玉非常好看的姑娘——怀疑产生了——当时liu行的一首《知青歌》——我们是国家的功臣!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我们在M市火车站兴冲冲登上列车,奔赴遥远的北大荒。车站上一片连哭带叫,知青从车窗里伸chu手,死死抓着站在月台上那些送站的亲人的手臂,直到车lun启动也不撒手,维持秩序的人手执小木gun,使劲打才把他们的手打开,真像生离死别一样!这之中唯有我是另一个样子,我特别兴奋,起劲地敲锣打鼓,拼命喊口号。那时我刚十六岁,浑shen带着在红卫兵运动中激发chu的热情,脑袋里只有"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这几个字,其它什么juti的东西也没有,只是一团火热的、膨胀的、闪闪发光的gan觉。再加上人在少年时那zhong离家chu走闯一闯的傻乎乎的愿望。一路上兴高采烈,敲敲打打,又喊又叫,列车走了两天两夜,没到站嗓子就没有声音了。
列车在shen夜到达农场车站。一开门,漆黑一片,哗哗下雨,极冷。我们是从炎热的M市来的,shen上还穿着衬衫呢!赶jin从行李包抻chu军大衣穿上。下了车,在站台昏暗的灯光里,只见大家一片绿,全都穿上了棉衣。冷雨却沙沙打在棉衣上。
我们是给大卡车运往农场的。农场似乎很大,好像没有边儿。它们an照军队的方式,一个连队一个地方。我们的卡车每到一个连队,便下来一些人。我在第X连下车,一同来到这个连队的知青大约有六十人。我们被领到一个很冷很黑的大房子里睡下。由于天黑,什么也没有看见,只觉得满地泥污。太累了,倒下立刻睡着,连梦也没zuo。第二天醒来一看,傻了!我们全傻了!
哪里是房子?原来是个极大的老式帐篷,fengfeng补补,撒气漏风,帐篷里边也满是烂泥,长长的野草居然从床底下长起来。这就是我们长久的住chu1了。吃饭要天天踩着烂泥走chu一百多米到伙房去,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临来时学校再三叫我们准备高筒靴。一看这情况,几个年岁小的学生就哭了,扭shen要回去。但怎么可能回去呢?这大帐篷有两个,每个住三十人,相距五十米。当天夜里,大家躺下,谁也不说话,渐渐就有了哭声。先是女知青哭,后来男知青也哭,最后两个帐篷的哭声连成一片。在这荒凉的野地里,哭声和风声水声一样,谁理你?那时我们才十六七岁呀。
我们大多被分pei在"农业连队"干农活。这儿的农活可不好干。没有排水系统,到了收割时,赶上大雨,地里成了汪洋,机qi下不去,割麦子就得用"小镰刀"解决问题。干活也是突击式的,天亮时lou水一干,ma上下去割,因为麦子沾lou水不好割;这样一来要干到天黑lou水下来时才收工。一天干下来人都快散了。割大豆时就更难了,那是在九月份,地里全是水,夜里结上冰,一脚下去,全是破冰碴子。所以,毡袜、pi靴、绒ku全得穿上。但干起活来,太yang一晒,上边反而热得穿单褂。上热下凉,那难受劲儿就甭提了。后来许多知青关节炎、肾炎、风shi病都是这么得的。可那时没人退缩。舆论qiang有力,懒汉是可耻的!我们的口号是"小镰刀万岁!""磨断骨tou连着jin!"有时完全可以用机qi也偏不去用,因为用"小镰刀"才可以"颗粒归仓",那gu子jing1神真了不起,尤其女孩子们更不容易。农场的老职工大多是转业兵和从山东、四川来的重劳力,gen本不懂得照顾女孩子们。女知青们来了例假,不好意思说,照样把双tuicha在刺骨的冰水里,默默地忍着干活。现在想起来都心疼她们。
至于生活的艰苦,你gen本无法想象。
举个例子吧。知青得了病才能有资格享受一次"病号饭"。这"病号饭"不过是用豆油、葱hua和大盐粒子炝锅,再倒进去开水煮一碗汤面。有一次,只剩下一碗"病号饭"了,两个知青为了争这碗面,一个知青就啐一口唾沫到面里,他想用这办法独吞这碗面,另一个知青ma上也啐一口,说:"我不嫌你,咱们就一人一半吧!"这一碗破面汤,不过是让肚子舒服一点吧。
那儿人的饭食一向很cu。一个馒tou半斤重,一个包子三两重,一两个月吃一次猪rou;吃猪rou那天呵——我那时没有照相机,真应该叫你看看那些孩子一张张心hua怒放的脸儿!那脸儿才叫漂亮好看呢!没rou吃怎么办?猫rou、兔rou、鸟rou、老鼠rou…有一次我们的拖技机压死一条蛇,大伙就用小刀把蛇切成一断断的。我在地上找到一个破罐tou盒,里边放点水,点着树枝,把蛇rou一块块煮了,那滋味真是鲜mei极了。回去讲给伙伴们,人人听了都咽口水。
这儿的自然环境还不错。山上是原始森林,地上是"水泡子",水草茂盛,一碧千里,非常开阔,绝对没有污染。如果你zuo旅游者看一看,当然很好。如果叫你像我这样生活八年,恐怕——别说不好听的话——恐怕你早跑回来了吧!
就说天气吧!冬天最冷的时候,耳朵和鼻子冻得"bangying"。有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