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章月见草(2/4)

“这么说来,同样曾任文章博士的大江朝纲大人不也写得一手好文吗?”“唔。朝纲大人吗?”“谢世已经有不少年了吧。”“大概八九年了吧。”“他的府邸好像在二条大路与东京极大路的叉路一带吧?”“可是,听说现在没有人住在那里了。”“那可正是天赐良机。怎么样,咱们现在一起到朝纲大人的府上去,一面痛饮酒,一面畅谈文章好不好?”“噢,那倒是有趣之极。而且今晚恰好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啊。”“既然如此,乘明月之兴,各位诵几首自己喜的诗作。岂不很好吗?”“对对”“好好。”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首先,古时候就有一位野山的空海和尚…”不知是谁这样说。

“呀,这真是…”“人只有活在世上时,才算得上一朵鲜呀。”“这话不错。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前这光景不也很有情趣吗?”“嗯。”众人衣服下摆被杂草上的了,大家边走边看.发现只有灶间的屋尚算完好,没有圮毁。

二昨夜——也就是八月十五的夜晚。

“文时大人的祖父菅原真大人,难不也是一位的人吗?”又有人这样说。

来到众人跟前,问:“系谁人来此清游?”“今宵月宜人,故来此赏月…”因为今晚月分外明亮丽,所以到这里来一边赏月一边咏诗。

“可知此地系谁人之府邸乎?”女又问

“不是大江朝纲大人的寓所吗?”“若论赏月诗,再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场所了。”女

大家准备好酒肴,结伴同行,向着朝纲的故宅走去。

博雅似乎想开指责这一,正要开时,晴明说:“那么,博雅,昨晚的事你已经知了?”“昨晚?什么事?我什么都不知。”“博雅啊,你刚才说的事,还另有他人为此大受动呢。”“大受动?”“你知大江朝纲(大江朝纲(886~957),日本平安中期的学者,通中国古代典籍,《新国史》的作者。曾任文章博士。)大人吧?”“哦,当然。是八年前还是九年前,在天德元年去世的文章博士大江朝纲大人吧?”“正是。”“他怎么了?”“是这么一回事…”晴明开始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其中一位咏这样的诗句:踏沙被练立清秋月上长安百尺楼“踏着河岸的白沙,肩披着柔的绸缎(此似可视为一理解错误。”被练“宜解释为月光洒在上,并不是真的在肩披上条白练。),站立在清朗的秋意中,明月升上中天,悬在长安城的楼上…”那汉这样解释这首诗的意。

谈论的中心话题,正是不久前发生在村上天皇与菅原文时之间的逸事。

月光将众人穿的衣裳染成青,并倾洒在这一派荒凉景象上。

连屋也杂草丛生.难以想像这里曾经居住着文章博士。

“那么,就在这里坐下吧。”众人在这灶间的外廊内落座。

仔细看去,原来是一位僧尼打扮的女

有人放了块圆垫坐在外廊内,有人站立在院中,你一杯我一盏地喝着酒,随兴所至地咏着诗句。

“我说啊,真正了不起的其实是圣上。你瞧,圣上不仅没有罚文时大人,还大大地夸奖了他一番呢。”“嗯.圣上大概也觉得文时大人的诗比自己的好,所以才几次三番要文时大人实话实说的吧。”说着说着,话题扯到了至今为止能有几位文人能与文时相提并论上来。

几个好舞文墨的朋友聚在某人的府邸,正在开怀畅饮。

三一行人借着手中的灯火照明,穿过正门。只见院一片荒芜景象,整座府邸已然倾圮,杂草丛生。

其中一人这样回答

“怎么样,这是《白氏文集》中的诗句,与今晚气氛十分相吧?”白氏,即白乐天。

“这是当年白居易居住在唐都长安时,赏玩中秋明月而作的诗句。”“原来如此,果然是好诗,令人心中慨无限。”“嗯。”众人正在齐声赞叹、争相诵这两句诗的时候,忽见东北方现一个人影,在月光下,踏着的草丛,静静地走过来。

“话又说回来,尊驾更半夜只一人前来这地方,您倒是何方人氏呢?”男人们七嘴八地回答过女的问题

“不愧是文时大人啊,真是敢于直言…”“哪怕对方是圣上!毕竟诗文之与官阶无关啊。”“哈哈。那么倘若是你,你敢像文时大人那样直言相告吗?”“那当然了。”“说不定过后会受到什么牵连也不?”“可不是嘛。要到文时大人那样,可不是容易的事啊。”反正文时本人不在席上,众人正好畅所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